中国幼儿园网
标题:
远离对孩子动武的深渊
[打印本页]
作者:
教育理念
时间:
2014-3-21 10:27
标题:
远离对孩子动武的深渊
远离对孩子动武的深渊
晨间来园时,亚亚在教室门口吵闹着,用力挣脱爸爸的手,一边哭一边大喊:“爸爸打我,我讨厌爸爸,他不是我的爸爸……”旁边亚亚爸爸一脸的尴尬,看到我把亚亚带到活动室后,他欲言又止地走了。我抱着亚亚,询问着事情的缘由。正在这时,收到了亚亚爸爸的短信:“石老师,早晨刚睡醒,亚亚就嚷着要看电视,赖在床上不起来,也不吃早饭。我一时窝火就打了他几下屁股,下手有点狠,现在也后悔了,请你帮我安慰安慰他。”我把亚亚的裤子脱下来一看,小屁股上三条红印子,果然下手不轻。
看着亚亚红红的眼睛,和手机里亚亚爸爸懊悔的短信,我心中感慨万千。当孩子的行为越过了家长忍耐的底线,“武力镇压”往往是家长在失去理智后最原始的选择。虽然,它门往往都打着“爱”的旗号,但是,暴力过后,痛苦的不仅仅是孩子,家长也会后悔、自责。
你会对孩子动武吗?也许,把以下问题探讨清楚,你们心里就会有了答案。
问题一:可以对孩子动武吗?
教育家洛克说:“当孩子违反了某些规则你却不加以处罚,结果他势必轻这些规则,而你的威信在他的心目中也就降低了。”当然,如果家长想用“打”来树立自己的威信,通常会适得其反。
在孩子学说话之前,由于他还没有学会用语言表达,我们也无法用语言与他进行交流,所有的沟通,只能是通过面部表情进行。在我们所有的面部表情都无法表明我们的态度时,我们可以用“打力这么一个动作告诉孩子:你刚才的行为,我反对。当小孩开始会说话了,自我慢慢确立以后,很多问题就不能用“打”了,语言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建议: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和需求,了解孩子的发展轨迹;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发现属于孩子的美、发现属于孩子的趣,不要把孩子的年龄特点当成是孩子的缺点。行为习惯要慢慢培养,尤其需要的是家长的耐心和示范。
问题二:对孩子动用武力的原因是什么?
一、孩子惹我们生气了,我们打他。这时动武的心理动因就是:报复。也就是说,因为孩子的行为让我们生气了,我们要泄愤,就打他了。不要不承认,这就是典型的报复。无形之中,家长就把报复的这种心态和行为模式传递给了孩子,长久下去,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二、说教没有效果,只能动用武力。这时动武的原因就是:惩罚。用有些家长的话就是“我也不想打他,但是拿他没办法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人有权利去惩罚另一个人。有些家长会觉得“我是他爸爸,我打他几下怎么了?”可是,正因为他是孩子,他是无法用合适的理由来对抗的。如果,因为惩罚而打孩子,就是在把天生不平等的观念告诉孩子,那么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受到影响。
建议:当孩子让你“忍无可忍”的时候,要学会制服内心的愤怒。从1数到1O,或是深呼吸几次,亦或是走开一会儿。等内心平复之后,再回来解决问题。或者,也可以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预见性,让他学会自己权衡利弊。
问题三:对孩子动武的目的达到了吗?
达到了。你阻止了孩子正在进行的不良行为,让你积攒的情绪得到迅速宣泄。案例中的爸爸打了亚亚,亚亚就不看电视了。但是,孩子除了感到害怕、生气、伤心,还学到了什么吗?真的以后每天早起都不看电视了吗?是不想看,还是不敢看,这个不言而知。家长除了内疚、后悔,还得到了什么呢?是发泄后的满足?还是深深的惆怅?这个显而易见。
建议:如果动武事件已经发生了,那么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首先,家长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脾气,大人和孩子一样,也会犯错,有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但是,只要能承认并改正错误就行了。另外,家长和孩子可以彼此之间做个小小的约定,相互督促,共同成长。平等自由的交流方式,孩子一定可以接受。最后,家长决不能因为动武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换一些其他温和的策略,才能让孩子明确一些是非观和规则意识,形成一定的秩序感。
惩罚,是一门技巧,是一种艺术。惩罚也是爱的教育,它和所有的教育措施一样,但是,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经常动武更加不能解决问题。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百害而无一利。让我们理解孩子,把心情沉淀下来,陪伴孩子成长,跳出对孩子动武的深渊。
欢迎光临 中国幼儿园网 (http://chinaye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