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 亲子战争,疏导有妙招

[复制链接] 0
回复
1239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1-19 10:3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亲子战争,疏导有妙招


    傍晚时分,3岁的女儿西西吵闹着要到外面去玩。天黑路滑,外面下着小雨,妈妈怕她感冒,  坚决不同意,可西西就是没完没了地闹腾。起初妈妈还耐着性子给他讲道理,后来急了,就粗暴地动起了手,最后以亲子之间的不愉快草草结束。
    5岁的男孩彬彬,调皮、任性。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他仍在玩具室里玩积木。奶奶多次提醒他:“把玩具收拾好,洗洗手去吃饭。”他好像没听见似的,继续玩着积木。爸爸看到后,忍不住了,走上前去一把推倒他刚搭建好的积木,并训斥他不听话。这下可激怒了彬彬,只见他快速站起身,用挑衅的声调回应着:“我就不吃,你能怎样?”……
    这样的亲子战争比比皆是,家长们苦恼、无助:为什么我们的金玉良言、循循善诱,在孩子那里竟变成了“敌意”?很多时候,虽然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可孩子年纪还小,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家长的用意。在他们看来,大人们要求自己做的事情,既枯燥无味,又不合乎情理。你的态度越强烈,他们越是跟你对着干,因此亲子之间的战争总是频繁不断地上演。
    怎样减少或尽量避免“亲子战争”的发生,是家长们迫切关注的问题。这里有几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供家长们参考:
    方法一:亲身体会法
    幼小的孩子,不能理智地面对外部坏境的变化,有时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而不自知。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大可不必严厉制止,只要因势利导,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让其亲身感受,亲身体会,便可巧妙地解决问题。例如,不适宜的天气宝宝非要出去玩。家长先给宝宝讲清道理,然后带宝宝亲自到外面感受天气的不适宜,当宝宝感到不舒服时,自然会打消外出的念头。
    方法二:情景再现法
    家长以朋友的身份进入幼儿游戏,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使幼儿身处其中,深有同感。当再遇到同样的事情时,便会理解家长的心情,不再与其树立“敌意”了,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例如,孩子久玩不吃饭,可采用此法:家长和幼儿一起玩游戏,让幼儿
来扮演家长,家长扮演孩子,让孩子
体会到饭菜凉了,等待宝宝吃饭的焦
急心情,相信类似的事情以后便不会
再发生。
    方法三:偷梁换柱法
    家长口头应诺,随机创设以物代物的游戏情景,然后趁机换掉孩子手中的不适宜物品,拿出与其相似、安全的物品来代替,在不动干戈的情况下化解了一场“亲子之战”,何乐而不为呢?例如,宝宝看到桌子上放着漂亮透明的玻璃杯,非要进行垒杯游戏,家长担心有危险,这时家长可创设变魔术的游戏,然后趁机把玻璃杯换成纸杯或塑料碗,孩子自然会玩得津津有味,家长也不用再担心有危险发生。
    方法四:延伸心情法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然而由于幼儿的注意力时间短暂,游戏的内容交替频率高,而每次换完之后又不愿意收拾。聪明的父母应当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抓住幼儿爱做游戏的天性,延伸幼儿喜欢游戏的心情,把与孩子的交流变成孩子所喜欢的活动,既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拉近亲子间的距离,创造美好的沟通氛围。如,孩子拿着一根木棍当马骑,并用手掌当作马鞭抽打着,玩得可高兴了。可当他玩够的时候,就会扔下木棍玩别的了,剩下的场面留给父母收拾。其实这个时候正是父母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的大好时机。譬如,妈妈可以提来小桶,对孩子说:“看,马跑了半天,一定累坏了,让它喝点水吧,”那么孩子就会高兴地接过小桶给马“喝水”,再也不会把木棍随便扔了。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良好的品格和习惯,而这一切都是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进行的,避免了收拾玩具引发的争执。
    总之,要化解亲子之间的干戈,创造轻松、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家长坚定信心,定下原则,讲究方法策略,坚持不懈地实施,才能小有成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