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育儿分享] 宝宝没朋友?因为少了一颗同理心

[复制链接] 0
回复
1247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12-15 13:58: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次在小区楼下散步,笔者发现邻居家3岁的小姑娘抱着一个洋娃娃,奇怪的是洋娃娃公主裙外边还套着一件马甲。细问才知道,小姑娘认为降温了,洋娃娃也怕冷的——这其实就是同理心。

  我们在一些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也常常会观察到有些孩子喜欢告状,看到同伴被老师批评反而显得很兴奋;或者看到同伴不小心摔倒了、因为想妈妈而哭泣时竟然哈哈大笑,感觉那样很可笑,他们并没有考虑到同伴的心理感受,这就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现。

  所谓同理心,即是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体会他人的内心世界,并能做出适切的行为反馈。近年来,发展心理学家在实验中也发现同理心与孩子情绪发展有重要的关系,鼓励父母与教师要正确认识同理心的意义与价值,通过对幼儿同理心的培养,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减少冲突的发生,学会理解、尊重他人,乐于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与分享感受。

  可能很多父母、教师很困惑:孩子这么小,怎么会有同理心?我们可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孩子在游戏中亲身体验、感同身受;在冲突中换位思考、体谅别人;在家庭中耐心倾听、正确引导。

  在游戏中亲身体验、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是生命教育和品德教育最好的教育方式,也是很强的内化动力。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进行游戏活动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事情,特别是角色游戏,孩子通过使用“假装”的物品或工具,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模仿自己想要扮演的某种对象,如他们熟悉的父母、教师、医生等成人角色,还有同伴、动物、玩偶等。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一般来源于幼儿自己的实际生活。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能够亲身体验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从而对他人的身份、处境感同身受,认识到他人会有与自己不同的看法、态度与情感,能够学会协调不同的观点,也能进一步提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为幼儿的角色游戏提供适合的场所、设备及充分的游戏材料、环境支持,鼓励幼儿选择自己的游戏主题与角色;另外,教师要通过观察孩子游戏的表现适时进行介入,不仅引导幼儿对事件的看法,也要询问幼儿的感受,并让他们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也就是说,让孩子从只注意到事件本身,慢慢注意到自己对于事件的想法或解读、对于角色人物情绪情感的体验,正是在这种情绪理解的过程中,幼儿对同理心的认知也更加深刻,同理心水平也会进一步提升。

  在冲突中换位思考、体谅别人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同伴冲突是一种常见、基本的交往形态,也是无法避免、必然要发生的现象。当孩子仅仅从自身角度考虑去控制或影响别人的意图时,同伴冲突自然不可避免。如果教师能够细心观察,仔细聆听孩子的心声,就会发现冲突中蕴含的教育意义:冲突为孩子提供了学习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不仅可以通过冲突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绪联结,进一步了解同伴的想法和观念,还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与交流其他有效的方法与途径。面对幼儿冲突中的攻击、愤怒或悲伤等负面情绪时,一些老师可能采取忽视、指责,或是全部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但却不知如何正确引导与解释。

  这种状况可能造成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是对冲突事件中隐含的积极因素视而不见;二是由于较少使用心理状态的语言,孩子的情绪会变得更加低落,缺乏继续活动的热情,可能会恶化幼儿的消极情绪。

  针对幼儿的冲突行为,老师可以这样问他们:“打人时,被打的人是什么感觉?”“积木快要搭好时,被别人推倒时你会生气吗?”“手上正在使用的材料,突然被别人抢走,你有什么感受啊?”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同伴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言等,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体谅别人,努力从他人的视角去感悟同伴的情感、理解同伴的想法,并学会协商与让步,这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如你不喜欢这样,你也不要这样对别人”。这种同理心的锻炼慢慢会被孩子认同,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品德。

  在家庭中耐心倾听、正确引导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父母不可缺席。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常用耍赖、撒娇、哭闹的方式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其影响往往并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还有的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可爱之处”。但孩子长大后,这种处理情绪的方式很容易使他们走向极端,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也不让别人得到,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要迁怒于别人。因此,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同理心要趁早培养,好的习惯会内化为他的品格,而坏的习惯一旦养成改正也不易。

  学会倾听看似简单,但父母好像没有耐心听完孩子的情绪表达,特别是小班幼儿,由于语言能力的限制,对自己的心情与感受尚不能正确地表达,对情绪的识别、解释、控制还相当薄弱,幼儿的情绪常常表现为激动、起伏不定等,但这却为其同理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契机。

  倾听可以让孩子努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词语、句子、经验来充分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锻炼,有助于幼儿的认知和情绪感知水平的提高。在倾听的基础上,父母可以用假设句,比如:“假如你工作了一天,干了许许多多的活,很晚才回到家,会不会很累啊?这时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如果你喜欢的玩具,别人不小心弄坏了,你会不会很难过?”通过正确引导,不断让孩子了解别人的心情、情绪与内心世界,而尊重、感恩、体贴他人的同理心行为也正蕴含在这一过程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