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客观因素主观因素

[复制链接] 0
回复
2051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8-20 10:1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客观因素主观因素


       近年来,教师的心理健康正在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据调查,肩负着基础教育之根本的幼儿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了职业的发展,而且由于幼儿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期的幼儿,所以无疑对幼儿的发展也产生着不良的影响。因此了解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引起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积极采取措施,增进和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出于对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更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幼儿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研究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据此采取相应的对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一、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走进幼儿园,当你听到孩子的欢声笑语,看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脸时,自然会想到生活工作在其中的幼儿教师,也一定充满了快乐与自豪。因为正是教师充满爱心的看护和教育,才有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当我们真正走进幼儿教师,走进她们的内心世界,才发现其实这是一个身心充满疲惫的群体。幼儿园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全身心地付出,才能完成保教任务。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的提高,幼儿教师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时常听到来自幼儿教师的抱怨声:“工作真没劲”、“这些孩子太调皮了”、“太吵了”、“家长素质太低”、“园长水平太差,无法调动我们的积极性”等等,“烦死了”“累死了”几乎成了口头语。据了解,这种现象在不同的幼儿园里,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表明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学者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评定,发现有20.8%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在人际交往和情绪状况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压力大等等。由此可见,要完成幼儿园的保教双重任务,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已势在必行。

二、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客观因素教师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首先是物质需要。教师的物质需要大致可分为生活物质需要和工作物质需要。前者如工资待遇、住房条件、饮食条件等,后者如教具、教材等。虽然不少教师受传统文化崇尚节俭等观念的影响,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及工作作风,习惯了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其他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师的物质需要也在“水涨船高”,对于一些“高档”生活用品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工作上的物质需要受到了比较大的刺激,要求改善教学条件,丰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需要日益强烈。事实上这些需要在很多幼儿园都得不到满足,甚至还有部分幼儿教师低层次的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经常发生侵犯教师权益,拖欠教师工资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难免在教师中产生脑体倒挂,酬不抵劳的不公感和社会地位的相对反差,导致了部分教师心理失衡,心态欠佳。其次是自尊需要,主要集中在社会对自己的业绩、形象给予认可方面。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幼儿教育这个职业要求教师具有强大的责任感,耐心和爱心,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心血。但是社会上还有许多人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存有偏见,相当一部分人仍然把教师等同于保姆、服务者,这种不公正对待也使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产生了不平衡感和自卑感,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发展。

第三是教师的成就需要。幼儿教育属于启蒙教育,教育成果不能用学业成绩来体现,幼儿园管理者和家长对教师教育成果的评价有时有失公允,使教师的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另外有的幼儿教师所担负的工作同她的工作兴趣爱好、能力等不适合,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等,都会使幼儿教师的成功需要得不到满足。使之产生挫折感和心理疾病。另外如果当成就需要强烈而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时,如,教师对自己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或环境所允许的条件,或幼儿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过高造成过重压力时,都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失败感。长期以来,教师一直被视为甘于奉献的人,教师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烈的自尊需要、荣誉需要和成就需要,只求能得到社会的关注与认可,“无求益之,唯忌损之”。而有这些需要的教师也正是那些具有强烈责任感和创造需要的教师,当他们的创造成就被忽视、否定、抹杀时,往往使心灵深处造成创伤,引起消极的后果。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人格障碍问题。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与幼儿,同事,幼儿园管理者及幼儿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作为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可能遇到矛盾冲突,处理不好,因此产生激动,不安,烦恼和痛苦,不仅影响工作,而且有碍心理健康。在讲求民主、开放的社会里,人际间必须互相尊重、平等、坦诚相待,而有些教师在与人相处时,却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与能力,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的需求,因此产生身心失控的现象,导致人格异常。  

教育内部的“大锅饭”制度依然存在。“能者多劳而不多得,庸者少劳或不劳而均得”,这个滋生惰性的温床使教育失去内部活力,使教师丧失了进取精神。

对教育改革的不适应。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一些来自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法不断涌入,观念的更新,课程的改变,大有让人目不暇接之势。目前保教第一线的幼儿教师多数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她们在校学习期间依然沿用传统的课程标准,重“三学六法”及“音、体、美”技能技巧训练,能力结构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加上有些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对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难以掌握,使幼儿教师深感原有的知识水平已经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这种难当其任的感觉给部分幼儿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如再不更新知识,充实与提高自己就无法胜任教学岗位,因此,教师心理的焦点、困惑日渐增多。

家长的高期望给教师构成了一定的压力。在我国,对孩子的教育一直被看作是重中之重,大多数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伴随着家长文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早期教育、早期智力开发等一些新观念的影响,他们不再把幼儿园当作是临时照顾孩子的地方,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一入园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相应对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自身素质等也有了较高的期望,这种高期望在幼儿教师身上的投射就变成了一种较大的心理压力。  

主观因素:

1、自信度。部分教师对自我情感、意志和能力难以把握,低估自身价值,丧失自信心,缺乏参与竞争的意识,事事以失败者的心理去接受市场的冲击。在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就会有不思进取、消极怠工等被动的表现。

2、上进心。部分教师不安心教育,教育意识淡薄,再加上不准确的社会横向攀比,个别人对幼儿教师职业存有的偏见,使得整日“孺子可悲”、“夫子可怜”,自我心理与师生感情、敬业精神远远脱钩,出现教育上的“烧不熟心理”。  
3、抱负水平。常言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部分教师在生活中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能力和社会角色,事事好高骛远,该属于自己的或不该属于自己的,能达到的或不能达到的一律兼收,以致碰得头破血流。

4、耐挫折能力。社会上每个人都可能随时受到挫折,但并非人人都会产生挫折感,这是由于每个人对挫折的容忍力不同的缘故,容忍力的大小受生理、思想境界、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身体强壮的人,思想境界高的人,经历坎坷、阅历丰富的人,更能容忍挫折。同样的情境,有的人可能认为是严重的挫折,而有的人则可能认为是无所谓的事情,这是由于价值观不同的缘故。而幼儿教师的主要挫折,来自于教学工作的不顺利,不同人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和热情不同,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不同使之感受也不同,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5、心理素质。个体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持健康的心理的一个基本前提,在心理素质中,人格威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人格威信的大小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心理健康的水平。感情是制约教师威信高低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和幼儿之间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建立了良好的感情联系,彼此就能产生亲切感、认同感、相互间的吸引力就比较大,幼儿就会把教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实践证明,良好的感情关系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人格威信较低的幼儿教师,幼儿不愿亲近,其他同事也不接纳,更得不到幼儿家长的认同,以至于使教师本人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无法维持师生间的情感联系,最终可能导致心理障碍。三、增进与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无论是幼儿教师本人,还是幼儿园管理者,都应该充分了解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有效地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总的来说,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各方面、各层次的全力关注和努力。

       首先要在宏观的社会体制层面上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政府部门要把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一件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大事来抓,幼教师资培训机构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令,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尤其要将“尊师重教”的意识落到实处,保证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包括工资待遇、住房福利、在职进修、休假晋升等,使千千万万的幼儿教师能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幼教事业,而且不断取得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机会,为培养人格健全发展的祖国接班人做出毕生贡献。  

其次幼儿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幼儿园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保护意识,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使每个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外出业务进修的机会,特别是还应当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此外,要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哪怕是给予一点点精神上的关心和经济上的帮助都会使她们感激万分,并且重新振作起来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三方面就是幼儿教师也要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进行自我的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学认为,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接受他人教育的成分呈递减趋势,而自我教育的成分呈递增趋势。教师作为教育者,在心理健康方面更要加强自我教育,幼儿教师要正视现实,淡化功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努力健全自己的人格,优化性格,乐于合群,珍惜友谊,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通过与各种人和睦相处,建立真正的友谊中得到快乐,获得人生的享受,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还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境,当产生不良的情绪后,可以向朋友或信得过的同事倾诉自己的心声。除此之外,在生活中幼儿教师还应培养健康广泛的兴趣,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善待自己、关心自己、加强心理的自我保健。  

总之,目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不仅存在于某个幼儿园,而已演变为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发展、生活学习和工作事业,更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二十一世纪所需人才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我们要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有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从方方面面入手,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增进与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改善幼儿教师的心理现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