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 家庭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复制链接] 0
回复
923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7-1 10:4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家庭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教育专家指出:每个正常孩子都有创造潜能,但并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这是由于教育环境的影响不同所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人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如果广大家长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及训练,定会是孩子的创造不同凡响。家庭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翅膀和先导,而富于好奇心与想象力正是幼儿天然的心理特征。幼儿的想象几乎涉及到生活的一切领域。上到高高的天空,下到深深的海洋,远到天边近到眼前,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家长可通过给幼儿讲故事,让幼儿编故事的方式适当的提些问题,这样既能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又能启发孩子多加思索,发展他们的想象力。绘画最能诱发幼儿的想象力,也是最为幼儿喜欢的一种形象表现形式。孩子尽管画得不像,但孩子都会认真的画。作为家长,在孩子绘画过程中,千万不要乱指挥,更不能包办代替。应鼓励孩子自由地画他想画的东西。

孩子的想象力有时是很离奇的,甚至异想天开。对孩子想象出来的东西,创造出来的“作品”不能认为是“瞎想”“胡闹”,而予以指责和否定。

二、鼓励孩子动手动脑

家长首先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其次是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现在大多数家庭装饰豪华,孩子的空间布置成小宫殿,家政不允许孩子在房间里干这,干那,孩子玩起来受限制,从而失去了许多动手的机会。家长不放在孩子的房间创设几个活动区。因为孩子的创造是通过多种活动来实现的。一幅画,一首歌,一件纸制品都表达孩子的创造思维。家长应多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如:画笔、纸、橡皮泥、树叶、旧毛线、小石头、瓶盖、贝壳、小木棒等,让幼儿依靠自己的想象对其重新组合,创造出作品,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这样孩子的兴趣会更高。

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难免会“闯祸”,对此家长应予以宽厚的谅解,不要过分责备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如有的孩子将买来的玩具大卸八块,弄得你哭笑不得。有些家长为了保护玩具,不许孩子任意摆弄玩具,更不许孩子拆卸,熟不知,家长们的这些做法,只保护了玩具,却破坏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

三、鼓励孩子多提问题

面对新奇而陌生的世界,孩子常常遇到许多不懂的事情,会不停的问这问那,那孩子能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在动脑筋,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探索求知的精神,是创新的萌芽。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观察孩子的言行,发现孩子在疑问是鼓励孩子说出来,并引导孩子向纵深方向思考。习惯成自然,孩子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春天带孩子去春游,生机盎然的大自然赋予幼儿无数的问题,如:花儿为什么开了?小河里的冰为什么融化了?小鸭子在水里为什么不怕冷?小草为甚会发芽?等等。家长应慎重地对待孩子的提问,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一时找不到正确答案时,家长可委婉的告诉孩子,自己也不知道,同孩子一起去查找资料,向书本求教不但使孩子求知欲得到满足。而且也是孩子养成了严谨的求学态度。

四、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愿意创造,多给他买些玩具,有他创造去吧!其实不然,要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首先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上,让孩子有做事的成功感。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孩子悦纳自我,并勇于实现自我。 有的家长在家里说一不二,要求孩子听自己的或听老师的,有时不听话就拿“告诉你老师”吓唬孩子,这样就是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家长应给孩子表达想法的机会,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有的家长一看见孩子做错事情就训斥,打骂,这种做法易使孩子变得唯唯诺诺,失去尝试和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有的孩子胆小,对有些是不敢去做,家长不妨鼓励说:“试试看,你能行。”在培养幼儿创造性的过程中,家庭可采用积极的强化,如:言语强化: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动作强化如: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等。

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宽松的、支持的成长环境。面对孩子的人格时,把它看成大人,面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时,把它看做孩子。是他们在周围人的支持下愉悦第成长,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才能去探索和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