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 建设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化解冲突的一剂良药

[复制链接] 0
回复
993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8-19 10:4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建设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化解冲突的一剂良药


      我以前在一家外企,工作很忙,但收入高。生完女儿后,为了多一些时间照顾孩子,我找了份轻松的工作,但我的工资也变得很低了,只相当于我老公工资的1/5。这样一来,家庭矛盾也开始了。
      前几天,因为孩子睡觉的问题,老公把我数落了一顿。平时都是我带孩子睡,老公单独睡一个房间。最近,孩子不知什么原因睡眠不好,晚上翻来覆去地哭。那天我被折腾得受不了了,就叫老公起来带孩子。老公很不耐烦,说他是一家的经济支柱,要有好的身体去赚钱,连睡觉都不能保证怎么行!他怪我不会带孩子,说白天已经请保姆了,晚上你就不能自己带好孩子吗?别的妈妈也上班,孩子怎么也能带得那么好?他还说,带好孩子是一个母亲要做的最基本的事情,你怎么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好!最后又说到我的收入低,他的大意是:我挣得少就该让着他,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事业上没有成就,就要从其他方面突破。
      我被他数落得又气又委屈。我当初换一个轻松的工作,不就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吗?要不然我的事业也会做得很好了。教育和带孩子是夫妻双方的责任,现在怎么完全变成我一个人的事情了?我该怎么办?
   一位困惑的妈妈
      “家庭经济结构决定家庭地位”的格局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谁赚钱多,谁就有话语权,赚钱少的一方常常处于被指使的地位。这种等级制度被家庭认同后,被指使的人难免心中不快。同时,这种等级也会指向孩子:我挣钱给你花,你就要听话。
      打破这种格局,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努力来做一些改变,最重要的就是观念的改变。
      对家庭的付出不止挣钱一个维度
      没有人会否认,赚钱就是在为家庭做贡献,但需要澄清的是,赚钱不是唯一的奉献,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付出。
      对家庭的付出,大致可以分为物质上的付出和精神上的付出。物质付出即你赚钱养家,维持家庭生计,这是家庭和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精神付出就是对家庭成员的关心、理解、包容、接纳、尊重等,这些也很重要。如果失去了这些,家庭就只剩下了赤裸裸的经济联盟,毫无温暖可言。但是精神付出又最容易被忽视,因为它看不见,难以被量化,不像赚回了多少钱一样清晰可见。
      事实上,精神付出比物质付出更重要,因为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比如,夫妻中的一方忙于赚钱而忽视了家庭,婚姻因此走向冷漠或第三者插足。在亲子关系间,我们听过太多这样的故事:我宁愿父亲多陪我一天,也不愿意接受他给我留下的这么多钱。因此,精神付出多的人理应比物质付出多的人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尊重。你可以在疲惫的时候依然坚持赚钱,却很难在疲惫的时候持续供给家人温暖。
      在这个家庭里,丈夫忽视了妻子在精神付出上的难度。妻子对家庭默默地付出了精神上的关心,但在丈夫眼里却等于零付出,受伤也就成了必然。这时候的丈夫既需要看到妻子被忽视的付出,也需要承担起一部分精神上的付出,即去关心孩子、妻子,给他们包容、理解、接纳与尊重。同时,妻子也需要给予丈夫精神上的付出,而不只是给予孩子。
      不要让孩子觉得哪个家长更好或不好
      家庭是个平衡的系统。如果只偏向于一方的付出,家庭也会失衡。一个父亲疲于赚钱而减少对家庭的付出,可以要求妻子理解,却无法要求孩子理解你。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形成这样的印象:我的爸爸只有一个功能,就是赚钱给我花。我想没人愿意在孩子眼中塑造这样一个父亲的形象。父爱和母爱在孩子的世界里是两种力量,都不可少且需要协调,母亲太强大的孩子会缺乏韧性,父亲太强大的孩子会缺乏柔性。作为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父母会在亲子的互动过程中慢慢塑造孩子的性格。
      物质贫穷的家庭,依然可以培养出健康的孩子。但是精神匮乏,孩子却会形成性格缺陷。
      自我服务偏见:都觉得自己付出的多
      人类有个奇怪的心理现象,即总是抬高自己做的事情来显示自己的成就,而轻视别人所做的。比如跑步,你看别人跑完10圈觉得没什么,但是你自己真去跑的时候,会发现跑完10圈是多么伟大的事情。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自我服务偏见”。在婚姻关系中,它表现为:当一方做了某件事的时候,感觉自己付出了10分,但是当对方做同一件事的时候,却看不到他相应的付出。
      克服“自我服务偏见”最重要的是理解。理解就是停止抱怨与委屈,跳出自己的经验去看到对方付出了什么,站到他的角度上体谅他的难处。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他付出的要比我想象的多得多!对于这位妈妈,你可以理解丈夫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付出的多,然后再向他列举你也做了很多。不是吵架,而是把你做的事情告诉他;也不是简单地说你在照顾孩子,而是告诉他你照顾了孩子的哪些方面,是怎么照顾的。
      “我们”比“我”和“你”更重要
      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定要争论出个对错是非。而争执的结果往往是:赢得了“战争”,却伤害了关系。夫妻间的每次吵架,就像从婚姻账号里取走一笔钱,持续下去,婚姻就会走向衰弱,甚至破产。
      婚姻不是两个人的博弈,不是“我”要打败“你”,而是双方共同去创造一个由两个人形成的“我们”。婚姻有三个要素:我、你、我们。两个人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这个共同联盟来面对生活。在争执中,我打败了你,我加分了,你减分了,那么“我们”就在走下坡路,家庭这个整体就在被破坏。这会是你想要的结局吗?家庭利益大于个人利益,“我们”比“我”和“你”更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在指责对方就是错的。我们不必执着于哪件事谁做得错与对,而是有一个新的判断标准:凡是伤害家庭关系的就是错的,凡是有利于建设家庭关系的就是对的。当你去指责、伤害他,你就是错的。对于这对夫妻也是如此,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只要你在伤害对方,你就是错的。因此你需要放下对错,停止指责。
      分歧不是问题,如何应对分歧才是问题
      夫妻间出现分歧很正常。分歧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如何应对分歧,学会用更健康的方式去面对夫妻冲突。
      理解永远是第一位的。理解他这么做,只是想表达他很累,想得到你的关心。他只是用错了方式,不该这么粗鲁地表达希望得到你的关心。一个人在表达愤怒的时候,同时也在表达渴望。理解就是不仅听到他的情绪,更听到他的渴望。
      人们习惯在争执的时候,顺便否定了别人:你怎么这么差,你什么都做不好!在夫妻关系中也是如此,因为带孩子这一件事没做好,就把它泛化,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然后再上升到人格高度“你是一个不好的人”。其实这时需要具体化,需要降格,把对人的否定还原到对事情上来。时刻保持这样的意识:我先关心你这个人,后讨论问题,因为你比问题更重要。
      有效沟通也是一门需要学习的学问。最容易学习的就是把否定变为建议。把“你什么都没做好’’改为“我希望你可以做……”,比如“我希望你可以把带孩子这件事做得更好”、“我希望你可以分担我一点压力。”
      所有的家庭问题,基本都源于夫妻关系的分歧与冲突。当我们能够建设良好的夫妻关系时,所有的现实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