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互动] 携手“80后”父母,开辟家园合作新天地

[复制链接] 0
回复
1384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10-8 11:0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携手“80后”父母,开辟家园合作新天地


    近年来,在幼儿园家长群中,“80后”父母渐渐成了主力。在交往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受到了他们的一些特点,比如,他们习惯于通过网络等便捷的方式与教师交流,分享教育资讯、探讨教育问题;他们文化素养较高,思想开放,有自己的教育主张,但缺乏实践经验;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此在充满自信的同时有点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幼儿园能满足他们在育儿方面的各种诉求……在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时,我们有必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调整工作方式,以促进家园合作的深入。
    一、开拓多种便捷、有效的交流途径
    小班幼儿金金入园第一天,金金妈妈就和班上的教师交换了手机、QQ号码,还互相加为微信好友。金金妈妈几乎每天晚上都通过手机、电脑与教师交流:“金金在幼儿园开心吗?我希望她开心就好。”“金金今天回家说天天不愿意把玩具给她玩,我觉得小朋友应该学会分享。”……教师也曾想和金金妈妈当面交流,却发现每天接送金金的大多是爷爷奶奶。而到了晚上,来自金金妈妈的短信、网络互动信息又如期而至……
    很多“80后”父母都像金金妈妈一样,平时工作忙碌,他们习惯于通过网络等便捷的渠道与教师交流,了解关于孩子发展的情况。有鉴于此,幼儿园要顺应家长的需求,为家长提供便利。
    我们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在幼儿园网站上介绍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等情况,家长可随时上网点击加以了解。我们也在尝试利用网络平台为每个孩子建一份电子档案,这样,教师和家长都可以上传关于孩子的信息,记录孩子的成长。我们还在幼儿园网站上开辟班级论坛,以方便同一个班孩子的家长一起探讨问题、分享经验。有的家长会发帖分享孩子成长中的趣事,有的家长会向大家讨教自己育儿中的难题。教师也会有选择性地对一些话题作出回应。
    在了解家长当前需求及普遍关心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有时会选择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人气话题”,与家长们约定时间,组织网络实时交流。如,小班的S老师在一次浏览帖子时发现家长们在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有家长建议可以教孩子做手工,于是不少家长询问哪里可买到合适的参考书。S老师觉得,“如何培养动手能力”的确是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但家长若寄希望于通过照着市面上的参考书做手工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恐怕方法过于单一,且并不一定适合小班幼儿。于是,S老师将家长讨论的原始帖置顶,在网络“公告板”上与家长约定了集中讨论的时间和话题,并根据她平时对家长们的了解,邀请了几位家长到时去分享自己的经验。讨论中,想想妈妈的经验引发了家长们的热烈探讨。她提出,孩子很喜欢撕纸,可以让孩子通过撕纸提高动手能力,起先可以撕较软的纸,慢慢地再撕有厚度的纸。在家长们充分交流的前提下,S老师也及时给予回应。她肯定了想想妈妈的做法,提出“撕纸需要孩子双手相互配合,也需要控制力度、方向,可以有效锻炼孩子手部的力量及协调性”,让家长们认识到“撕纸”的价值。她也肯定了想想妈妈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给予新的挑战”的思想。最后她还建议“一开始只要求孩子把纸撕碎,慢慢地可以让孩子撕一些简单的图形,以增强手部的控制力和灵活性”“撕碎的纸可以用来制作粘贴画,做成雪花、羽毛等,以进一步增强孩子对撕纸的兴趣”。也有家长质疑:“这样会不会纵容了孩子搞破坏?”马上有其他家长回应说:“撕纸前要告诉孩子,能撕的是废纸或手工纸,有用的纸张、书本是不能撕的。”大家很快达成共识:“只要正确引导,孩子是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的。”接下来,通过S老师的进一步引导,家长们认识到放手让孩子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培养他们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几位家长介绍了自己这方面的经验,大家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从专业角度进行的组织和引导,将家长们零星的经验作了有效的整合,提高了交流互动的质量。当然,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及临场反应能力要求比较高,于是一些年轻教师想到了请“外援”,让有经验的老师一起参与讨论,多一个人多一份智慧,而网络平台的利用让这种参与更为灵活、便捷。
    尽管通过手机、网络等现代通讯方式进行家园互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不像传统的面对面交流那样可以很好地传达双方的情感信息,因此,有时会引发误会甚至矛盾。如,H老师连续几天给垚垚的父母发短信或在QQ上留言:“今天垚垚把××的脸抓破了,麻烦要经常提醒垚垚关注自己的指甲,及时剪短。让垚垚明天带一个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取得对方的原谅。”“今天垚垚把××的玩具搞坏了,我让垚垚把坏了的玩具带回家自己请爸爸修一修。”几次下来,垚垚的父母担心垚垚已成了令教师讨厌的孩子。直到垚垚的父母托人来说情,H老师才意识到了家长的误会。后来,H老师及时约家长面谈,误会立刻消除了,因为家长从教师对孩子的态度中感受到教师没有把垚垚视作“特殊儿童”。H老师告诉垚垚家长,小班幼儿由于交往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有时会引发同伴冲突,这是常见的现象,给家长留言是希望家长帮助孩子意识到.发生冲突后不只是说一句“对不起”,还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获得别人的谅解。由此可见,尽管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是当前“80后”父母所认同的主流的沟通方式,但传统的面对面交谈仍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二、给予具体而有效的育儿指导
    中班幼儿皓皓的爸爸是一名“海归”,他崇尚“自然教育”理念,极力主张任孩子自由发展,因而从不会有意识地教孩子知识和技能,对皓皓提出的任何要求都给予尊重和认同。皓皓爸爸不止一次地表达他的教育观念:“我们要多观察,少干预,因为孩子的行为是与他当前的认知水平相关联的,不能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久而久之,教师发现皓皓在群体中表现得与众不同。绘画时,他的创作无拘无束,视角新颖独特,但不一会儿他却拿涂色笔随意一挥,把画面全毁了。集体或小组活动时,他状况百出:他会以心情不好为由拒绝参加团队活动,致使他所在的小组少了一名组员;同伴辛苦搭起来的建筑,只要他认为不好看就一把推倒……久而久之,教师发现皓皓没有朋友,同伴们说:“皓皓老是违反规则。”“皓皓不为集体出力。”“皓皓的画黑乎乎的真难看。”……
    教师认为,皓皓爸爸推崇的“自然教育”理念并没有错,但在实际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什么都不教、什么都不制止、什么都认可”的做法是有失偏颇的。教师与皓皓爸爸交流后发现,由于皓皓爸爸自认为从小受到过分约束,没有自由,于是在接触到西方国家所倡导的“自然教育”等理念后,对其特别认同。但由于对这一观念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因此实际运用的时候就走向极端了。像这类僵化地理解某些教育观念的现象在“80后”父母身上普遍存在,且越是高学历的家长往往越容易犯“本本主义”的错误。对此,我们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我们请来皓皓爸爸,首先肯定了他在育儿问题上的积极思考,也肯定了皓皓鲜明的个性和突出的创造能力。接着,我们通过照片、视频以及请皓皓爸爸进班观察孩子的一日生活,让他看到他所认为的“崇尚自由和个性”的教育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引起了他的反思。尤其是家长看到孩子的特立独行使他成了不受欢迎的人,感到很着急。我们就趁机引导家长认识到尽管每个孩子都可以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但也需要教会孩子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教”不一定等同于“强迫”和“灌输”,让孩子自由成长也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在与皓皓爸爸达成一定的共识后,我们向他推荐了一些附有真实案例的书籍,在实践层面绐他一些启发和借鉴。之后,我们也尽可能地利用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等契机,给予他一些育儿方法上的引导或示范,让他真切地领悟到教师是如何将“给予必要引导”和“鼓励自主探索”有机结合的。
    三、满足不同家长的多样化需求
    如今网络上的育儿资讯很丰富,育儿指导类书籍也很多,“80后”父母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获得育儿知识。因此,传统的以教师讲家长听为主的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模式已不能满足“80后”父母多样化的兴趣和需要了。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改革活动形式,用家长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他们参与。例如,对于家长学校,我们将活动形式和培训内容菜单化,让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关于活动形式,有专家授课式、互动问答式、主题沙龙式等几种选择;对于培训内容,幼儿园列出年度计划后会发放表格供家长勾选。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为有同类需求的家长提供适宜的育儿指导了。
    此外,我们还尝试开展多种多样的家园活动。如,请全职在家的爸爸或妈妈和教师一起组织孩子春秋游、外出参观等,适时地把正确的教育理念传递给他们。又如,举办阅读沙龙,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让家长感受亲子共读的乐趣,学习亲子阅读的方法。再如,举办“80后”联谊会,让幼儿园里的“80后”教师与“80后”父母们交流互动,同龄人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也更能互相理解。多样的活动方式满足了家长们多样的需求,使家长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升。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只有充分了解我们的合作伙伴,针对他们的特点制订相应的合作策略,才能使家园共育走向深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