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离婚时,该怎么对待孩子

[复制链接] 0
回复
1049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1-19 10:3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资源共享:离婚时,该怎么对待孩子


    我有一对双胞胎儿子,4岁多了,非常可爱。哥俩天天都在一起玩,感情好得不得了。但是,我和孩子爸爸之间早已没有了感情,只是为了孩子一直在维持着,现在连维持也都维持不下去了,所以准备离婚。别的都好说,就是孩子怎么分成了一个大问题!我是坚持两个孩子都要,可孩子爸爸不同意,一定要一人一个。我咨询过律师,律师也说,如果法院来判,一般也会判一人一个的。
    我觉得婚姻走到这一步,已经很对不住孩子了。如果还要让两个孩子分开,我怎么能忍心呀!有什么办法能让法院把两个孩子都判给我?如果法院最后还是把孩子判给一人一个,那我又该怎么办呢?那样的结果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会造成哪些不良的影响?唉,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一— 一位伤心的妈妈
    孩子本来是夫妻爱情的结晶,但是当岁月辗转爱情被冲淡,孩子反而成了夫妻关系结束的绊脚石。良好和谐的夫妻关系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但如果这不可得,以正确的方式对待离婚背景下的孩子也是不错的选择。并不是所有的离异都会伤害到孩子,但错误的离异方式一定会伤害到孩子。
    这位妈妈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但是注意不要为了争夺而背离了初衷,保护好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重中之重。影响孩子的不是分开与否及跟谁生活,而是你选择了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孩子。态度是对的,孩子跟谁都一样。
    避免将婚姻失败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夫妻间感情趋于平淡,对孩子的影响相对较小,比平淡影响更大的是夫妻间的相互不满和怨恨,这些情绪处理不好就会传递给孩子。
    家庭是父、母、子的三角结构。在这个三角系统里,本身情感的流动应该是平衡的,这个平衡一旦被打破,情绪会自然地流向系统中最弱势的群体——孩子。因此父母首先应谨慎觉察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不要将对伴侣的不满移情到孩子身上。
    这种不满有时是直接移情,比如一方会对孩子抱怨其伴侣多么糟糕。这时孩子就会陷入恐慌,比起讲的内容,他更会对家长的情绪敏感反应而不知所措。像这位妈妈,在婚姻的结束阶段,在商讨孩子的去向问题上,她和丈夫很容易发生分歧甚至冲突。这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向孩子抱怨对方,更不要为了说服孩子跟谁而发泄情绪。
    这种不满有时是间接的移情,更危险。单亲家庭对孩子的伤害通常不是缺失某个成员的教育,而是单亲家长容易把对伴侣的需求转移到孩子身上。缺乏亲密关系滋润的人,容易陷入失落而找不到安慰,这时会要求孩子“听话去写作业”“听话别闹腾”等来照顾自己的情绪。这位妈妈需要注意的是,在婚姻末期容易产生失落、无助、挫败、孤独感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都不要转化成对孩子“上进”的要求来满足情绪发泄。
    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后,界限就显得相当重要。自己的情绪要自己消化。对伴侣的任何不满,都不能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传递给孩子。孩子是敏感的,尤其6岁以下的孩子,他能敏锐觉察到父母的情绪,但是又不太会核对,于是就会认为是自己没做好、不乖,惹爸爸或妈妈生气了。孩子很难理解两个大人间发生了什么,根据他的经验会很容易推断出:父母的一切情绪都是因为自己不好而导致的。
    真诚、中立、无责任的解释
    对孩子来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妈妈或爸爸不爱自己了。对于父母间的分歧,他会解读为自己即将被抛弃的信号。回想我们小时候父母吵架时,我们可能会躲在某个角落里浮想联翩,担心自己被抛弃。而那时如果父母没有给我们解释,就会给我们幼小的心灵抹下胆战心惊的一笔。
    故事中的孩子才4岁,可能还不知道什么叫离婚。但是父母依然要把这件事给解释清楚,不然孩子在另一半离开后,会觉得是自己不好导致了爸爸或妈妈再也不回家了。如果避而不谈,孩子就会假设出无数种可能并都当真。一个真诚、客观、中立、给孩子免责的解释是必要的。
    真诚意味着把孩子融入到这个系统中,而不是被排斥。离婚虽是夫妻两个人的事,但也是孩子的事。他需要参与进来,即有权知道发生了什么。真诚的解释意味着孩子是被尊重的。
    客观意味着不说对方任何坏话。对这个妈妈来说,你所否定的不是一个男人,而是孩子自我中内在男性的部分。男孩成为男人的标准就是认同父亲。即使你强制他不认同,他在行为上决定不像父亲那样,但潜意识中关于男人的形象依然会推动着他成为那样的人。而这个内在男性的形象,就是他观察到的父亲和你描述的丈夫共同建立的。
    解释还应该是免责的,大人的分开和他没有一丝关系。接着向他表达他没有被任何人抛弃,他会继续被双方都爱着,甚至更爱。不要以为离婚是大人的事,跟孩子没关系;也不要以为肯定会继续爱,就不去表达。
    你可以试着这样说:爸爸妈妈因为自己的原因不得不分开生活了,这跟你没关系。分开后,爸爸妈妈都会继续爱你的。无论我们在哪里和谁在一起,你都永远是我们的好宝贝。
    尊重孩子的选择
    夫妻关系不和谐,家庭继而走向破碎,这已经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厚厚的阴影。这种情况下父母在处理自己的问题时,对孩子的关注和照顾就显得格外重要。
    最大的关注就是尊重。尊重不是自以为是地为孩子好,不是把孩子冠以“爱”及“谁会带得更好”的名义瓜分,而是倾听他的意见,让他感受到被尊重、被看到,而不是让他成为父母自私和为各自利益争夺的牺牲品。
    尊重就是征求意见并倾听。在真诚、中立、免责的解释后,把话语权还给孩子,并以人格平等的姿态去倾听。我们都知道父母离婚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却又会以孩子太小不懂事为由满足自己的“占有欲”。4岁的孩子已经完全有了自我意识,即使他意识不到后果有多严重,但他表达意见依然很重要。
    倾听是一种主动倾听,绝不是简单询问两个孩子要跟着谁,而是要通过母亲对孩子天生的敏感,主动、变通地去了解孩子们对于跟父亲生活和跟母亲生活各自有什么感受,并且这个过程中一直给他植入“无论你长时间跟谁一起生活,你依然拥有爸爸妈妈”的概念。
    尊重孩子还意味着放下自己的偏见,真正以孩子为中心,走到他的世界里去,同理他的感受。
    尊重和倾听即使最后没有结果,孩子无法表态,但这个过程和意识依然很重要,起码这代表着孩子被看见了,向他传递了他是有话语权的,是被尊重的。
    夫妻可以分开,但父母从未分开
    无论结果是妈妈得到了两个还是一个,都不应该成为占有。让他们继续拥有父亲的消息并让孩子跟父亲保持来往非常重要。这意味着父亲的形象在继续发挥作用。
    人可以做不好伴侣,但决然可以做好对孩子的爱。在夫妻关系中,对对方的爱常常有折扣,但是对孩子的爱天生就有。即使爱的方式可能会不合理,但爱本身无需任何质疑。因此让孩子继续跟父亲保持联系,对孩子建立良好内在男性认同形象是非常有益的。
    至于离婚后父亲怎样对待孩子,这就是大人们需要沟通的事情了。在孩子那里,他依然拥有一个健康的、关爱的、和谐的父亲和母亲。
    两个孩子即使分开,他们依然可以通过见面、电话及网络,来保持密切的关系。夫妻的心分开,孩子的心不必跟着父母一起分开。
    如果你愿意,还可以跟孩子描绘更多父亲积极的一面,这个男人哪里是优秀的,号召孩子学习父亲优秀的一面。如此孩子在成长中就会找到很多力量的寄托:我一定要成为父亲一样优秀的男人。这是他的支柱,他需要认同一个男人来找到自己的力量。
    “我是一个有亲爸爸的人”,“我爸爸是英雄,我很骄傲”,我们在社会上的一生,心底都在期待并无数次重复这句话,这也是我们行动动力的核心支撑。给孩子这两句话,比所有形式的教育都好。
    如果母亲再婚,那么他就是有两个非常厉害的爸爸的人了,多去描述两个爸爸的优点,让他可以学到更多。对孩子来说,你很难跟他说不要去像谁的什么特质一样,但他却很容易去模仿英雄。
做好这些后,其实结果怎样分,并不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