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幼教话题] 教育时论:借力“互联网+”创新教师教育模式

[复制链接] 0
回复
1503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5-28 11:53: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时论:借力“互联网+”创新教师教育模式

时间:2015-05-28   来源:中国教育报



      当前,教育信息化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正日益显现。这场“教育革命”的最显著特征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双重变革”,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老师的综合教育水平。

  面对信息化教学和教师教育模式变革的双重诉求,我国必须利用“互联网+”战略对教师教育方式进行“流程再造”,才能建设“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开放教师研修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把信息化建设提高到关乎国家富强、民族素质提升的战略高度。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8次提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并且提出了“互联网+”战略。当前,在云技术、大数据、慕课等一系列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的冲击下,教育信息化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正日益显现。人们普遍认为,“互联网+教育”呼之欲出,并期盼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这场“教育革命”的最显著特征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双重变革”,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

  今天的学生大多是伴随着新技术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被计算机、游戏机、数码相机、手机等数字工具包围,信息技术对他们的认知、态度及行为习惯影响巨大。长期处于数字化环境中的学生被称为“数字土著”,他们具有多源头快速接收信息的能力,擅长多任务和平处理,喜欢图片、声音和影像,但也存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诸多问题。面对这些学生,他们的学习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与学生共同在教室进行教学活动不再是唯一的途径。他们期盼更灵活的学习进度,更多的个体学习机会,更高频率的使用数字资源,甚至更多地利用各种移动终端、定位设备、传感器和实体性学习资源。对于教师来说,传统的在教室环境近距离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估的方式,已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面对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教师难以指导和评估学生,难以预测学生的行为,难以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因此,迫切要求广大教师了解“数字一代”学生的学习习惯,熟悉数字化的教学环境,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以适应“数字一代”学生的诉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教师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教师教育模式面临多方面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师的需求正在从数量到结构和质量的转变;二是对教师的学历要求正在从学历达标到素质提升转变;三是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正在从单一技能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社会对教师需求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培养模式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这就需要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作出改变,而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变革显得尤为紧迫。

  美国可汗学院创新的“翻转课堂”模式,以及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等世界著名高等学校引领的“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成为依靠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促进教育发展、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创新案例。面对信息化教学和教师教育模式变革的双重诉求,我国必须利用“互联网+”战略对教师教育方式进行“流程再造”,才能建设“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开放教师研修环境。

  ——强化师范类院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建构适应“数字教师”需求的职前教师培养模式。利用云服务、大数据等技术,对现有教育教学流程和方法进行重构,实现学校教学、管理、科研和服务等的智能化。利用信息化平台将教学信息、资源信息、科研信息等进行开放,使各类信息透明呈现和流转。建设一批支持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智慧教室,开展3D打印、机器人、虚拟实验、录播教学等实践教学,构建能够满足“数字教师”培养需求的教学环境、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和数字资源,让职前教师充分体验并享受“智慧校园”。

  ——建设全国性教师研修公共服务体系,研发能真正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在线课程,重构我国教师研修模式和体系。围绕中小学的课程标准和教师日常的工作需要,研发和推广教师教育培训在线课程,形成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标准和开发流程。利用教师教育支撑平台速度迅捷、范围宽广、体量庞大、双向互动的优势,创新教师网络研修方式,提升教师的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让教师“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在线研修活动、教学实践支持成为可能,逐步形成全国性的教师研修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教师教育与各类培训机构的协同创新,推动我国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建设。实现师范院校校内、师范院校之间以及与各类培训机构的教师教育课程共享,形成跨越职前、职后的课程内容有效衔接。发挥师范院校在我国教师教育中的引领作用,促进在教师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培训模式等方面与培训机构的有效协同。在课程共享、区域合作、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训等方面建立协同机制,打破传统教师教育模式单一、封闭的格局,推动我国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建设。

  我国教育规模巨大,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落后于教育规模的发展速度,教师资源的分布很不平衡。虽然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教师教育的工作目标正逐步从满足教师规模扩张的需要,逐步转向培养知识技能复合、研究和实践能力俱佳的新型教师。在教育领域全面落实“互联网+”战略,创新我国教师教育新模式,培养信息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成为当前教师教育的迫切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