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分享] 9102年了,你还在像老母鸡一样护着孩子吗?

[复制链接] 0
回复
2378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9-6-1 18:47: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师,我家宝宝好动,您可得好好看着他,别让磕着。”
“才艺表演我崽怎么没有得奖呢,孩子回家不开心。”
“老师,豆豆说他昨天午睡起来自己穿衣花了好长时间,可着急了,你下次帮帮他。”
咦,这些话听着好生耳熟。
年轻人当初一脸傲娇地说着“我才不会溺爱孩子”,到真正为人父母,才发现自己舍不得孩子吃一点苦头,甚至还因此与幼儿园发生冲突。
在这里,星儿老师想对家长们说:不要紧张,遇到挫折是孩子成长的开始。
新时代的父母要懂得——希望孩子长得快,就不要担心他会摔。



放开手,让孩子体验挫折

吃苦、受伤、落败,没有哪个家长希望这些遭遇落到自己孩子头上。
然而,世上没有不曲折的路。孩子在成长中,必然会遇到不顺。一味护着孩子,孩子便永远无法独当一面;放手让孩子面对挫折,孩子才能真正成长。

1、经历挫折,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德国的小孩一岁时,父母就会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牛奶,孩子喝完以后父母会向他们道谢,表扬孩子。
年龄大一点,父母会鼓励他们尝试一些更难的事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里讲述了一个叫乌塔的德国女孩,14岁已经能独自游历欧洲。我们不提倡盲目效仿,但也不得不承认,乌塔的独立能力甩了部分国内小孩好几条街。
而这与她从小受到的教育与锻炼不无关系。

你说“我爱我的孩子,我见不得他吃一点苦头。”
可乌塔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



老师们常常遭遇这样的无奈:孩子好不容易快要学会自己穿衣,假期一过再回来,又回到了起点。

中国的家长,尤其是(外)祖父母,似乎很怕孩子哭;孩子一飙泪,就忙不迭地要满足他们的要求。
却没有想到,3岁左右,正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形成的关键期。从“不会”到“会”,就是通过战胜挫折来实现的。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到的,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到的,就让他们自己去想。”
你一边说着“宝宝最聪明了”,一边又不相信他们拥有自己解决难题、战胜挫折的能力。这不是很没道理吗?

2、经历挫折,积累经验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们一定都遇到过“热水壶难题”。

热水壶多危险啊!可孩子非要碰。藏也不行,劝也没用。有经验的父母,提醒一遍不奏效,就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宝宝轻轻碰一下瓶壁——
嚯!好烫!孩子感受到,热水壶不是好惹的,下次就会避而远之。
这时候你还可以顺势告诉孩子,除了热水壶,电插座、刀具这些都会伤害自己,不要碰。

直接传授经验,孩子听不进,记不住。放手让孩子自己试错,在磕磕碰碰中,孩子积累了生活经验,同时感知到“爸爸妈妈说的是对的,应该相信他们。”
要知道,对学习探索中的孩子来说,挫折和成功一样重要。



3、经历挫折,跟玻璃心说再见

学霸成绩没达到预期而跳楼,名校学生毕业后“失联”……这些事件引起我们思考:孩子的成长一路顺风顺水,并不是一件好事。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遇到的困难等级不断增高。小时候的挫折可能只是失去心爱的糖果,长大以后,就可能是失去一份工作、一个朋友…

如果从小没有经历过挫折,突然暴露在大的挫折下,怎么会不崩溃呢?
让孩子们体验挫折就像打预防针一样——在一次次小失败中,孩子们知道并非事事尽如人意,才越来越能扛住更大挫折的打击。

如果凭借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那就更棒了!孩子收获的自信与满足,同样让他们内心越来越强大。
正如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所说:“培养自信的方法就是,做你害怕做的事儿,获取一次成功的体验。”   

战胜挫折,爱是支撑

孩子的一天,一半在幼儿园、一半在家里度过。在校老师鼓励孩子独立、突破自己,在家则需要父母配合。
那么当孩子遭遇挫折,家长应该怎样教,才能让孩子从中受益呢?



1、安抚情绪

有一期《爸爸去哪儿》中,沙溢和安吉在亲子游戏中落后于其他小组。
看着孩子失落的眼睛,沙溢亲了亲安吉的脸,对他说“爸爸爱你”。这一幕让人动容。
遭遇挫折,孩子自然会感到沮丧。父母适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会让孩子明白父母是自己的“盟友”,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充沛的精神去迎难而上。
以后再遇到困难,孩子也会学着先平定自己的情绪——“爸爸妈妈是爱我的,我不用怕。”

2、让孩子正视挫折

前面提到支持孩子,是要支持、启发孩子勇敢解决困难,而不是赞同孩子的一切做法。
挫折暴露问题,孩子没做好的事,该批评的就批评。不要为了保护孩子,对他的失误避而不谈。
“我很爱你,但是你这件事做得不对/我不喜欢你这件事的做法。”
比如,幼儿园里,小朋友之间有时会发生矛盾。家长们不要立马想着调位、换班,也不要忽视矛盾的存在。
你可以告诉孩子“宝贝,现在你和xx小朋友的相处出现了问题。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我们需要想办法解决它。如果是你的错,我们就要改正。”



3、不要刻意制造挫折

家长们有时会犯一个错误:把挫折教育完全等同为让孩子吃苦、等同于责罚。
乐嘉曾带领4岁的女儿,4天徒步走完76公里的沙漠,却得到网友声讨:孩子出现了明显的体力透支,还起了红疹和水泡。显然这样的活动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
这里暴露出父母对挫折的认识不足:孩子生活中其实从来不缺挫折,家长不要死死护着孩子、回避挫折,但也不要人为制造挫折。
还要注意,孩子遇到挫折时,责罚和嘲讽都是不可取的,当然,拍下他狼狈的瞬间发朋友圈也不行。
这些行为,只是徒增苦痛,对孩子的成长并无帮助。家长需要做的,是陪伴孩子面对挫折,陪着孩子走出挫折。
父母的爱加上孩子自身的能量,支撑孩子扛起巨石;父母本身,不要去做那块压向孩子的石头。

孩子学走路摔跤了,爸爸妈妈总会说“摔了跤长得快”。
仔细想想,“长得快”并不是说身体长高长大,而是指在经历“摔跤”后,孩子学到了走路的方法,学会了勇敢与独立。
永远把孩子护在怀里,舍不得让他经历挫折,孩子又怎么能“长得快”呢?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关键是如何教育。”
睿智的父母知道,世间变幻多端,孩子终要独行。
教孩子如何越过横在眼前的山,比背着他走过去,更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