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幼教话题] 2017年教育部重点查幼儿园这些倾向,发现将被降级~

[复制链接] 0
回复
1588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7-2-26 10:07: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市教委表示,北京将严查幼儿园上英语、拼音课,教小朋友进行20以上的加减乘除运算等教授小学阶段知识的做法。一旦发现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幼儿园将被降级降类。

幼儿园不让教英语了?孩子不能学数学了?相信不少家长一定有些抱怨,“这是什么政策?”且慢,小编告诉您,这政策还真的很科学!

一、幼儿园如何“小学化”?

幼儿园“小学化”的具体表现包括幼儿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室布置、评价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小学化。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条表现:

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教授奥数、珠脑心算、诵经等幼儿难以理解的,甚至提出“认读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教学目标。

教室布置不达标。小学附设学前班或附设幼儿园,没有独立的符合幼儿园标准的园舍场地,按小学生班额甚至超班额人数编班,有的一个班人数多达六七十人;按一般小学教室的方式编排座位,前后座椅拥挤不堪,幼儿完全没有活动空间。

教材教辅不合格。统一使用教材和教辅材料,满篇文字,很少图画,毫无趣味,完全背离了幼儿认知规律。

提前学习文化知识。以举办双语班、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蒙特梭利班等为名进行小学化教学,提前学习文化知识和开展超越儿童发展阶段的强化训练活动。

户外场地严重不足。无户外幼儿活动场地或场地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幼儿探究、游戏、运动的需要。

填鸭式知识灌输。采用“粉笔+黑板”的小学教学模式,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
游戏材料缺乏。玩具、游戏材料、操作材料缺乏,无法开展幼儿游戏活动。     

大、中、小班混乱。不按规定年龄编大、中、小班,不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组织相应活动,让幼儿提前进入学前班学习。

执行小学作息时间。不遵守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执行小学作息时间,按小学课表上课,上午3~4节课,下午2~3节课,按每节课40分钟上课。

布置作业、文化考试。给幼儿布置写、读、算、背等家庭作业,进行文化知识考试,一些小学对入学儿童进行面试,按文化成绩高低录取入学。


二、过早学习知识是抢跑,四大危害要知道

危害一:早学数学没用

孩子到5岁以后才能形成抽象的数字概念

有许多家长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教孩子算数,有些孩子也能很快说出答数,但这不是孩子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一般来说,3岁前的幼儿对数已有笼统的感知,他们能区分明显的多和少;3—5岁的孩子在点数实物后能说出总数,并能按成人说出的数取相应数量的物体;5岁以后的幼儿才能认识到数不因实物的变化而改变,形成了数的“守恒”。

心理学实验证明,只有到5岁之后,孩子才能脱离实物的支持,进行小数目的加减运算,并学会100以内的数数。一旦孩子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孩子对数和理解与运算就会变得简单,并且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危害二:过早写字弊大于利

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影响他的学习兴趣

有些家长让孩子过早写字,或者在幼儿阶段不是让孩子自然而然地识字,而是通过集中学习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孩子一下子都把字记住了、认识了。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孩子虽然表面上认识了许多字,但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会让孩子的认知过早符号化,会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危害三:过早学习知识导致孩子可塑性降低

孩子有很多发展方向,不要让他做一件事情而定性

出生前,孩子大脑中神经元的数量远多于大脑实际需要的数量。出生后,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接受到的外部刺激越来越多,其神经元的联结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增长,这时孩子拥有的神经元和神经联结数量远多于成人。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大脑就像是一个大胆的剪裁师,只有被经常刺激的神经元和突触存活下来,而不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细胞所连接的突触就会被修剪掉。

如果孩子过早或单纯地学习知识,孩子的可塑性就会大大降低,这也就是托马斯•苏德霍夫所说的“不要把孩子训练成机器”,认为“年轻的孩子有很多发展方向,不要让孩子做一件事情而定性。”

危害四:过早学知识,影响右脑发展

左右脑平衡发展才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随着大脑的发展,左、右两半球的功能开始出现分化,分别控制不同的功能,并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所控制的身体区域也不同。大脑的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包括语言、逻辑、细节、理性等功能。大脑的右半球则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包括空间、音乐、艺术等功能。

过早与单纯的知识学习让孩子的左脑得到发展,右脑却不能很好地发展。左右脑平衡发展才能促进孩子均衡与全面的发展。


三、不学知识,学龄前让孩子学些什么

“零起点教学”并不意味着“零准备”

既然过早让孩子学知识有这么多危害,各地都在积极推动“零起点教学”,那是不是意味着在孩子上学之前,就不用学习任何东西。不过,脑科学又告诉我们,“零起点教学”并不意味“零准备”,入学准备需重视。进入小学一年级,孩子开始接受正规的、系统的教育,此时孩子的入学准备状态很重要。入学准备状态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即儿童在进入学校时应当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期望,或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任务要求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状态。

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被记者问道:“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各位爸爸妈妈、老师,学龄前幼儿,要让他们学习以下东西:

一学语言:早期语言技能越好,后期学术能力越高

大量研究表明,孩子入学准备水平对后期学业成就和学校适应具有预测作用,入学准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后续水平。但入学准备不是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入学准备不能错误地等同于识字、算数。

有研究发现,孩子早期的语言技能(如字母识别能力和语音敏感性)越好,后期学术能力越高。因此,在孩子0-6岁,培养孩子语音敏感性很重要,但不是指让孩子多识字、写字,而是要让孩子听到各种声音、各种语言,鼓励孩子唱诵歌谣、复述故事,培养孩子的语音意识和正确发音能力,培养孩子对语言理解的能力,特别是说和听方面的能力。从数学学习的角度,不是要求孩子会算多难的加减法,会做多少题目,而是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活动,帮助孩子在玩中学,掌握生活中简单的数学知识,如对数、量、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二学习惯:培养行为习惯,孩子没有朋友比成绩差更糟糕

良好的习惯对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将伴随幼儿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家庭教育要有意识促进孩子的生活、学习、思维、人际交往等行为习惯的养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提出明确合理的要求,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

特别是孩子从以玩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学习生活,其中的学习目的不同,教育方式和要求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因此,孩子需要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和任务意识(听得懂任务要求、能自始至终完成一项任务),会遵守规则等。这些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将会为孩子后续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劲。

有研究发现,入学后,没有朋友比成绩差更糟糕,被拒绝的孩子容易出现社会适应不良、心理失调、学习成绩不佳等现象。因此,入学准备很重要,需要引起家长的关注与重视。

三学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好奇心是人们积极观察世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在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激发其好奇心是让幼儿轻松接受新鲜事物和学习新知识不可或缺的途径。儿童的好奇心具有幼稚性、情境性、广泛性和探索性等特点。好奇心强的幼儿接触新事物时注意力集中、爱提问、爱探索。

面对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应合理对待,采用合适的方式实事求是地回答。父母要善待孩子的如把玩具拆开等“破坏行为”,满足孩子主动探索的心理,鼓励孩子对新异事物和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关注。

四学独立性:3-4岁是儿童行为独立性快速发展阶段

幼儿期的儿童自主意识开始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开始自主做一些决定与行动。3-4岁时儿童行为独立性快速发展,为今后其情感独立和认知独立的发展奠定基础。4-5岁的孩子随着道德感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儿童逐渐明白了随意发脾气等行为是不正确的,学会对情绪的调节和自控,有了自己的同伴和感兴趣的活动,在情感上逐渐消除对父母的依赖。3-5岁儿童的认知独立水平一直在提高,开始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考,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所以,家长可以依据孩子的独立性发展特点,创立宽松的环境氛围,让其愉快地玩耍,自由地交流,自己做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五学运动能力:在玩耍与游乐中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认读汉字和感受数学、使用数学解决问题,选择图文并茂、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图书,通过讲故事、亲子共读故事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同时,可以在玩耍与游乐中培养孩子的绘画、音乐与体育运动能力。并采用图片、画报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加强孩子对危险情境及事故原因以及后果的认识,提升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另外,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成功的社交技巧,能使儿童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父母在鼓励与同伴交往的同时要引导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处理同伴矛盾,学会社会交往技能以及发展友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