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话题] “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怎么来扣好?

[复制链接] 0
回复
674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5-7 16:56: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怎么来扣好?

时间:2015-05-07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语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时,如何让价值观教育落地生根?如何让其变成实实在在的观念,融入学生的生活,入脑入心?要推行怎样的价值观教育,才能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近日,“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讨会”召开,在聆听专家报告,以及和众多校长、教师交流的过程中,记者尝试从中寻求答案。

       价值多元时代,青少年拥有更多选择
       了解学生偏好,找到切入口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深圳市南山区15所学校1261名家长进行了《关于家长对学校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孩子的发展,88.38%的家长认为道德品质是最希望学校关注的。由此可见,对于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家长对学校抱有较大的期待。

       然而,在信息多元的时代,网络的快节奏和即时性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形成上带来不小的冲击和影响。上海交大附中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2014年做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涉及“微时代”、“微文化”的内涵认知,政治观、公德观、生活观、学习观、自我观等多个维度的价值观判断。结果显示,超过70%的学生认可发端于微博的“微文化”,视其为不断壮大的新型文化形态或者文化时尚。

     “实时更新的即时资讯背后的不确定性带来了风险和压力,不同的价值判断也会产生离心力。当前环境下,学生怎样甄别善恶、真假、美丑,怎样不被误导,是一个非常现实且迫切的问题。”上海交大附中党总支书记杜淑贤说。在多元社会意识形态并存、多种社会文化形态交织的背景下,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学生的价值标准不是单一固化的,他们会与时俱进更新自我的价值体系。

       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课堂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学校不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现实生活不再是唯一的活动空间,他们的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他们不喜欢、也不接受单一的灌输。就此,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覃壮才认为,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应从学生的偏好入手,了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找到切入点,从而进行引导。

       价值观教育要系统化、课程化
       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在全国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上,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校长杨培明分享了这样一封校友来信:“在南菁中学逗留的短暂时光给我们以启迪,丰富了我的思想,确定了我的价值取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此后的走向。”写这封信的是该校68届校友、亚投行秘书长金立群。

       短暂的中学时光,确定了一个学生的价值取向。面对这样一封校友来信,杨培明不禁开始思考:在当年较为单纯的社会背景下,南菁中学的价值观教育就有如此效果。那么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学校又该如何继承传统,继续给学生以正确的引领呢?南菁中学的德育工作,一直围绕“真善美”开展,在杨培明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都需要借助具体的课程和活动来实现。

       成都市教育局机关党委书记马海军介绍,成都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探索,很注重系统性和课程建设。为了系统性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都市将每学期的第一周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周”。成都市还整合博物馆、纪念馆、科普基地等各类校外活动场所资源,专门开发了适合学生体验的价值观教育课程体系和主题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系统性的活动中入脑入心。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甡表示,不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是对学生进行其他科学知识灌输,都需要系统化和课程化,绝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他对课程化的理解是:每天孩子到学校来,你要给他实施什么教育,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到学校来要喂他什么,是一种喂养的概念。如果给孩子吃这个东西具有长远的规划和系统的思想,那么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利的。

       吴甡说,现在对学生学科知识培养都已经课程化,每阶段也有标准。德育或者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套东西为什么不能课程化?如果课程化了是不是能形成更好的培养目标?“无论外界怎样变化,我们有自己的一套喂养孩子的方法,就跟现在的月嫂有一套科学的喂养婴儿方法,每天几点喝奶、喝多少、什么时候加辅食、什么时候吃钙片等。我们搞教育为什么不能按照这种思想把德育课程化?”吴甡说,学校抓德育,抓价值观教育,有效的办法就是给学生建立一套课程体系。

       价值观教育要示范、不要灌输
       不是把结论全部硬塞给学生


       许多专家认为,如今我国价值观教育还处在心理强迫的阶段,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德顺认为,“价值观需要示范性灌输,而不是知识性灌输。”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意识到教育是一种人的再生长,而不是过来人把结论全部硬塞给学生。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介绍,南山区教育局曾在南山区做了一个家长对价值观概念理解的调查,发现很多家长对价值观的概念很模糊,没有共识。吴甡在研讨会上也谈到了这样的现象,“如果老师一边高喊着教育,一边却收着外快代课;如果医生一边看病救人,一边却收着黑心钱;如果我们一面高喊一面违背,那么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将会非常坎坷。”

     “讲道德的人对于什么是真的道德,可能他们自己都不清楚。这一点,我们都需要反思。”李德顺认为,如果连教师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不到位,那么教给学生的,自然有问题。

       毫无疑问,价值观教育需要引领和示范,而在中学教育中,教师无疑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他们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我国普通中学有教职工640万,总体来说,师德是好的,但也有个别老师,在课上哗众取宠,误导学生。这都对价值观教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田慧生说,育人先育师,为师者,必先正其身。加强价值观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师德教育,加强老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使老师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