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 帮助孩子成为独立的个体

[复制链接] 0
回复
1538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1-19 11:0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帮助孩子成为独立的个体


    最近,有几件事情让我很烦恼。一次,我带女儿和其他两个小朋友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发现她在三个人当中,经常听别人的意见,自己思考判断的很少,显得很没有主见似的。平时在院子里玩,她虽然比较合群,但她也是经常跟从别人,有个小朋友比她还小一岁呢。平时在家里,她也是什么事情都要问我,比如,“妈妈,我要小便”。我就有些纳闷:这么点小事情还要告诉我吗?自己解决不就得了!
    还有,晚上睡觉前,她还要让我陪着睡,让她自己睡,她就说怕黑,怕鬼。女儿现在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可是她的独立性这么差,我真担心她能不能适应小学的生活。
             ——一位苦恼的妈妈
    曾经看到网络上有这样一张图片,并配有文字: “幼年的时候,你们剪了我的翅膀,而现在你们又要我展翅飞翔。”这是很多亲子关系的写照,同时也是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经常会犯下的一个错误。孩子没主见,谁之过?
    孩子没有主见,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就是人格独立过程中发生了阻碍。设想一下,一个被父母过度满足,同时又被设定了许多合理不合理规则的孩子,怎么会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在对泥巴感兴趣的时候,妈妈因为怕脏,就强行阻止了孩子;当孩子本来需要独立吃饭的时候,妈妈又担心饭菜变凉,或者害怕孩子会吃得很乱,而不给孩子自己吃饭的时间。在孩子心里一旦形成了一个模式,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听到指令的时候,孩子的独立意识就已经被剥夺了。一方面,孩子会因为没有独立存在的自我(我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做不了)而感到自卑;另一方面,孩子对于照顾者的依赖已经成为习惯,因此会变得对照顾者特别地“黏着”。
    怕鬼、怕黑,什么在作怪?
    孩子所谓的怕鬼、怕黑,是由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动力学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妈妈过分控制孩子的行为,一般会用“恐吓”的方式对待孩子,给孩子种下“恐惧”的基因。比如,妈妈会说,“如果你不乖,那我就不要你了”,或者,在孩子哭闹需要安抚的时候,妈妈不管不顾,任由孩子去哭,等等。这样的方式虽然可以一时控制住孩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在成长中的安全感会变得越来越差,孩子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学会照顾自己。
    其次,分离没有很好地得到处理。一般来说,过分控制和过分满足孩子需求的妈妈,大多会牢牢地把孩子“抓”在自己的身边。孩子想独立的时候,妈妈会特别焦虑,孩子感受到了这样的焦虑,因此会把“成为妈妈的好孩子”作为自己的目标,于是,孩子就不愿意离开妈妈了。怕鬼、怕黑不过是孩子想让妈妈陪在身边的一种借口。
    最后,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愧疚或者内疚演变成鬼怪。常言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那孩子的内疚或者愧疚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妈妈没有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反而可能会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这会让孩子总是感觉自己不够好。也许妈妈心里有一个“完美理想的孩子”,于是就把这个孩子套在了真实的孩子身上。那么,现实中的孩子就会变得很糟糕,而孩子无意识中感受到了妈妈心里有这样的理想孩子存在,孩子就会感到很自卑。不是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孩子一定是爱自己父母的。当孩子感觉自己做不到父母的要求,并且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失望,那么孩子会感觉特别失落,愧疚感也就因此产生了。
    这位妈妈在孩子对她说“妈妈,我要小便”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么点小事情还要告诉我吗?自己解决不就得了!”这句话呈现出以下几个意思:第一,妈妈在态度上,对孩子失望,甚至是不屑和鄙视,最起码是批判的;第二,妈妈缺少自省,一个关注孩子的妈妈,在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后,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我为什么会让孩子成为这样,这里面发生什么了”;第三,妈妈的外求意识很重,从这点来看,妈妈对于他人的期待也是蛮强的,如果仔细思考一下,也许这位妈妈还是蛮焦虑的,因此,她会对关系或者关系里的另一方特别地期待。意思就是,我希望别人在我不需要太大努力的时候,就可以变成我想要的那样,或者别人可以按照我需要的方式来照顾我的心理需要。
    妈妈可以做什么?
    在这里,给这位妈妈提几点建议。
    首先,学会放手。都说放手是爱,那么放手的基础是什么?你只是孩子的妈妈,孩子是孩子,你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并且知道自己和孩子是两个人,尊重自己与孩子的边界。妈妈要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我能做的,什么是孩子能做的,哪怕孩子做得很吃力,或者以充满乞求的行为,请求你去帮他完成需要他自己完成的事情,你也只需要鼓励和陪伴着孩子自己去完成,而不是帮助孩子去完成。
    其次,尊重孩子的同时,信任和鼓励孩子,而不是用惩罚性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当然,这一点需要妈妈自己学会肯定和鼓励自己。许多妈妈对自己很不满意,这样的不满意会在无意中投射到孩子身上。也就是说,一个经常批判自己的人,是不懂怎么真正去欣赏和接纳别人的,也许越是亲近的人,越是被他嫌弃。
    最后,陪伴孩子,让孩子完成独立和分离。通常情况下,孩子在三岁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如何独立和自我照顾了,比如,学会了自己穿衣服,自己大小便,自己睡一个房间,等等。但是,你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还为时不晚。比如睡觉前,先陪伴孩子,可以给她讲几个睡前故事;等孩子要睡了,跟她说晚安,并有些身体接触的安抚;然后关灯回到自己的房间,同时告诉孩子,妈妈就在隔壁,需要妈妈的时候,你一叫妈妈就能听到了。当孩子晚上做噩梦,或者被惊醒的时候,妈妈再对孩子进行安抚,并且夸奖孩子自己就能很好地应对这些害怕。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哭闹、哀求。这时,妈妈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孩子进行温柔安抚的同时,要坚定地拒绝。同时,妈妈还要告诉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先学会自己独立面对,只有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才可以叫妈妈帮忙。当然,妈妈要保证,当孩子真正需要你的时候,你能随时出现在她的身边。这些都是在考验妈妈的耐心和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以及与孩子的边界意识。
    总之,父母要陪伴孩子的成长,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长;教育孩子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而不是把孩子雕琢成为父母心里想要的模样;鼓励孩子去面对,去锻炼自己的能力,而非父母因为自己的担心而剥夺孩子自我成就的机会。对孩子需求的过度满足,或者叫溺爱,这只是父母在补偿那个幼年时没有被满足的自己。那个孩子一直住在父母的心里,把孩子看成了那个孩子,而真正的真实的孩子反而被忽略了。所以说,过度满足与控制孩子,会同时发生溺爱和忽视孩子自主的现象。真正的爱孩子,就是信任、关注、支持和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