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互动] 怀揣“五颗心”,沟通无障碍

[复制链接] 0
回复
963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5-12 13:5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怀揣“五颗心”,沟通无障碍


       当今,年轻教师是独生子女、幼儿家长大多是独生子女、幼儿是独生子女,这给家长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独生子女的唯我独尊、不善交流、难以接受意见成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障碍。如何克服这些障碍,笔者认为:只有用“心”沟通,家园通道才会畅通,才能真正实现家园合作的共赢。
一、细心了解——知己知彼。沟通方能驾轻就熟
       每个家长都有独特性,他们有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性格兴趣,因而对幼儿园或孩子的教育也有不同的期望、态度和观点。比如,有的家长认为家园合作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因此非常重视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与教师的积极沟通中,保持家园的密切配合;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教育就是幼儿园的事情,他们要么很少与教师主动沟通,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要么完全依赖教师,对孩子的教育过于关心却没有任何主见,期望把孩子的教育全盘托付给教师。为此,教师首先要了解家长的性格、兴趣、特长,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期望。根据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
二、耐心倾听——冷静分析,沟通方能因势利导
       在家长工作中,有时教师会遇到家长的无端指责、无理要求。对此,教师的耐心倾听尤为重要。比如,有时家长会带着一些情绪来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将多次的不满或多方面的不满集中在一起,言辞尖锐刻薄,教师一时难以接受,想急切地加以辩解,其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加剧家长的不满。此时,最好的方法是耐心地听家长把话说完,待家长的不满倾诉完后,情绪有所好转时,再作安慰和解释工作。首先自我检讨自己工作的不到位;其次,与家长商量处理的办法,征求家长意见;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加强沟通。倾听既给自己留有思考的余地,又能仔细分析家长的要求;既让家长感受到尊重,又解决了问题;既体现教师的修养,又拉近家园的距离。
三、真心交流——真心实意,沟通方能引起共鸣
       在与家长沟通中,不少教师喜欢报“喜”,因为谁都希望听到教师夸奖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在园不可能总是“喜”事.遇到孩子顽皮、淘气,甚至闯祸,教师最苦恼的是如何报“忧”。独生子女家长很容易护短.有的家长甚至听到教师说孩子的不是还会当场打骂孩子。因此,在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技巧,首先,与家长交流孩子的长处,多从正面人手,稳定家长的情绪;然后切入正题,交流孩子的不足,谈问题时,要就事论事,不要笼统,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第三,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从主观与客观,教师与家长等方面寻找原因,不要将责任全部推给家长或孩子;第四,重点与家长交流如何帮助孩子改正不足,并提出建议和意见。通过真心交流,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认真与细致,感受到教师的水平与能力,感受到教师的真心与实意,才能让家长更加尊重教师、更加信任教师、更加配合教师。
四、诚心指导——以诚相待。沟通方能心悦诚服
       在教育幼儿方面,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水平远远超过家长。为此,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从专业的角度,向家长介绍先进的育儿理念、科学的育儿方法,做教育孩子的引领者。其次,教师要做指导者,帮助家长分析并解决幼儿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家长改善育儿行为、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在指导家长方面,要克服两种倾向,一是教师的霸权地位,指挥家长,不考虑家长的想法和感受;二是一味迁就家长,没有原则性,忘记教师指导者的角色。再次,教师要做教育孩子的合作者,在诚心诚意的引领和指导中,成为家长的良师益友。
五、精心策划——成竹在胸,沟通方能应对自如
       与家长沟通如同组织幼儿活动一样,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精心策划。在沟通前,教师要认真梳理,明确沟通的目的,找出沟通的切入口;在沟通中,要关注家长的情绪变化。随时调节沟通的方式与氛围,做到赞扬到位、语言委婉、态度谦和、方法多样、策略得当:结束时要观察家长的变化,询问沟通的满意度,了解家长的建议和意见。遇到个性特别强的家长,更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要心情淡定、以理服人;遇到报“忧”时,要换位思考,以情感人;遇到家长不切实际的要求,要摆事实,讲道理,如介绍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