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互动] 父母如何和孩子相处

[复制链接] 0
回复
972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5-13 13:4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父母如何和孩子相处


       给孩子高质量的时间
       我接触过成千上万的学生和父母,但我首先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很多父亲和我谈论起孩子,我总说,先别谈论孩子的好坏,说说你给孩子时间了吗,你陪孩子玩了吗。
       假如让孩子做这么一道选择题——一艘船上有九样“东西”,船快要沉下去了,只能留下一样,你会留下什么。结果,大多数孩子会选择妈妈,如果还能留下一样,那么家里养宠物的孩子常会选宠物,经常在家打电脑的孩子会选电脑,可很少有孩子会选择父亲。父亲们会觉得委屈,认为自己整天为工作忙碌,为家庭贡献。其实,很少有孩子不知道父亲在挣钱养家,但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陪伴在身边。
       我现在主要的工作都在国内,但家却在加拿大。为了保证亲子相处的时间,我每个月都要去一趟加拿大,至少待上10天。如果这个月去不了,那下个月肯定会待上20天。我会和其他父母一样开车送孩子上学,一路上聊聊学校的趣事。直到现在,晚上睡觉前,我还会给儿子讲故事,不过得用中文讲,我讲的英文,孩子说不标准。
       父母跟孩子相处在一起,不在于时间多少,而在于这段时间是否安排得充实有意义。高质量的亲子相处也很有讲究。在孩子的童年,本来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慢慢成长。父母要多把成人世界中的一些美好情致与孩子分享。比如,读书就是一种很好的情趣分享活动。还有爬山、看海,在满月的日子,和孩子一起到山边、水边,看月亮慢慢升起。有一次,我带孩子去一座海滨城市。月亮升起的时候,我带着孩子坐在海边的沙滩上。从月亮露出一半,一直到月升中天,足足一个小时,女儿还没看够,要求我以后还带她来看月亮。
       父母摆正生活的心态,用乐活的态度对待生活,孩子的心态才会调试好。调试心态的能力属于我们常说的情商范畴。肯定孩子的道德感
       但在现实生活中,中国父母往往把智商放在第一位,如果德商、情商、智商构成一块饼图,那么智商被很多父母夸大到90%,而情商和德商的比重甚微,相应的学前教育的家庭投入也呈现出“重智轻德”的现象。有些父母也许会质疑,6岁前孩子能理解道德那样的抽象概念吗?我认为孩子是可以的。
       我女儿5岁的时候,我们请了一位中国的钢琴老师,但这位老师教得不好,也不敬业。后来,我们又同时请了一位俄罗斯老师,老师每次都教得非常投入,效果很好。女儿6岁参加温哥华少儿钢琴比赛,获得了名次。我们跟女儿说,千万不要告诉中国老师,你还在和外国老师学。结果,女儿说:“Dady,it's alie.”(爸爸。这是撒谎。)然后。我们  就解释。中国老师要是知道你在跟别的老师学琴,会很受伤害。女儿又问,什么是伤害。我说,就是让她心里很不舒服。女儿想了想,说.不告诉中国老师不行,幼儿园老师说过,     说谎的人会受到上帝惩罚。我只能解释,这是善意的谎言,是为了不让中国老师难受。女儿听我说了半天,最后还是说:“Dady,it's stll a lie.”(爸爸,这还是撒谎。)
       事后,我想,哪个白是6岁的孩子都已经有基本的“对”和“错”的价值判断了。后来,我们一家三口回国。有一次,我朋友给了我三张宋祖英演唱会的门票,司机送我们一家去看演  出。司机是个宋祖英迷,但因为演出门票紧张,就没法进去看了。中场休息的时候,观众可以出来透气,这时工作人员会把票根给观众,凭票根再入场。结果,我们出来时,工作人员给了我四张票根。我当时想都没想,一把就抓住了。出去后,我开心地告诉女儿,快去叫王叔叔,我们可以一起看演出了。女儿严肃地看着我说:“爸爸,你不诚实!这票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有三张票。”我跟女儿解释:“那个叔叔多给了我一张票根。是叔叔给的,不是爸爸自己拿的。”女儿说:“爸爸,你还是不诚实,不是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要。”
       忽然间,我感到很惭愧,我一向觉得自己是一个无私的人,但那一刻我真的是在贪小便宜。最后,我在女儿的陪同下,还给工作人员一张票根。工作人员反而奇怪了,这张 票根在门外的票贩子那里可以卖几百块钱呢。
       在这两件事上,女儿教育了我,诚实是很重要的。尤其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下,中国从农业社会一下进入了商业社会,很多中国人对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本身的认识又不完整,商业社 会里坑蒙拐骗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小企业都陷入慌乱中间,而在这样一个慌乱中,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我自己就深深陷入这样的痛苦之中,许多人见到我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俞老师,你现在也进入中国富豪榜了!”没有人会说:“俞老师,你的人品不错。”如果我成了一个身无分文,必须要靠自己的力气赚钱的人时,还会有人过来告诉我“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那时候我才觉得这个人是我真正的朋友,真正认可了我的成功。而我本人认为自己成功,不是因为我有新东方,赚到了钱,而是我有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始终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不做伤天害理的事的人。
       孩子的成长本应该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个性是否健康,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像力,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勤奋精神,有没有摔倒在地上敢于爬起来的精神。但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只有考高分、成绩好才是成功的;只有五六岁会弹钢琴,才会得到奖赏。
       成人世界很少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真心朋友作为成功的标准,成人世界里的标准就是有钱、有地位、有财富。这样的价值观也折射到童年期,演变成父母出于功利目的为孩子选择兴趣 班,而忽视了O~6岁是培养孩子情和德的重要时期。在O~6岁阶段,孩子没有智的压力,恰恰利于把情商和德商培养出来。
远离自我的虚荣心
       在O~6岁阶段,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父母自己要形成健康心态,能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成长。一个班里,有的孩子永远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那智商确实高,但大部分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在中间,甚至后面。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们应该怎么办?”
       只要孩子能正常走进教室上课,就能够做出一番大事来。我是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的副会长,这个协会的一千多名企业家中,北大、清华、复旦毕业的还不到几十名,剩下的全是普通高校毕业的,甚至还有的是农民、工人、大专生、中专生等等,但他们都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再比如,我自己。我在高考的时候,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从北大毕业的时候,全班50个同学中.我的成绩是倒数第五名,但学业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所以,教育只能决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决定一切。
       不要说孩子进入小学、中学后面临的学业压力,即便是在幼儿园,也存在竞赛性质的比较,假如你的孩子处于全班下游,甚至是最后一名,你怎么对待他呢?大部分父母的反应都会严 厉地催促孩子赶紧学习,或者加紧对孩子的训练。快点!再快点啊!
       我建议,父母朋友们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难道没上大学的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吗?绝对不是!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是有出息的。
       父母还会犯另外一种毛病,特别渴望孩子变成全才,其实这都是父母的虚荣心在作怪。凡是自己不会的东西会希望孩子会。我女儿很喜欢弹钢琴,从5岁开始弹,每个星期都要上课,每次都要弹上几个小时,结果慢慢地女儿弹钢琴的兴趣被扼杀掉了。后来,我对女儿说:“爸爸不强迫你学,也不让你考级,爸爸这辈子很后悔的事情就是不会演奏乐器,演奏乐器可以排解郁闷。学习钢琴原则上不是为了让你考级,而是为了帮你寻找抒发心情的渠道。未来,你一定会进入社交圈,如果你能在朋友唱歌的时候进行钢琴伴奏,你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如果你不想学,能不能保持你现在的水平?”女儿其实是很喜欢钢琴的,作业做累了,弹钢琴就是放松。这以后,她每个礼拜跟老师学一次,学习钢琴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弹琴的时间被打散了,作业做好了,弹十五分钟,吃饭前弹半个小时,加起来,一天也有两个小时,还是轻松的、没有压力的两个小时。结果,她到现在还是坚持弹琴,而且也 不讨厌弹琴。
       给孩子有底线的自由
       尊重孩子的兴趣,允许孩子自由,给孩子鼓励,但同时也要建立起父母的规矩感与畏惧感。做父母的一定不能让孩子吃住自己。
       生活的底线很多,比如不轻易给孩子买东西。有的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出于内疚,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却让孩子形成一种变态心理“想要的就要得到”。太容易得到的孩子,快乐也会越来越少。要付出才得到,这样孩子才会珍惜得到的东西。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们好好琢磨。现在,社会上热议的“富二代”问题,我也很关注。我的办法是,如果孩子的要求合理,那我也会提出我的要求,一般是让孩子完成一件事。前段时间,女儿希望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家里有台式机,但我如果对女儿说“爸爸没钱”,她根本不会相信。所以,我告诉她,如果她能背下新东方的30篇英文范文,我就给她买。不到一周时间,女儿就做到了,还背得很熟。父母可以用鼓励机制把孩子的消费动机合理化,让他明白任何事情都要有付出,让他不那么容易得到,孩子得到时才会有成就感。
       有规律地作息也是一条底线。在我们家,孩子每天上网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一周绝对不超过4小时。有特殊原因必须要延长,如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必须请示父母。在吃完晚饭和睡觉之间的空余时间里,我们全家每天都会坐在一起看半个小时的书,儿子年纪小,本来不会阅读,但看到其他家庭成员都在看书,他也会翻出自己的书来读。我很重视家庭氛围的作用。平时,虽然我的工作需要经常上网,但在孩子做家庭作业的时候,我决不开电脑.否则孩子不会认为你在工作,他会认为你在玩。
       好的生活习惯该坚持的就一定要坚持。儿子随母亲,特别喜欢吃冰淇淋,但为了孩子的身体着想,我说,每天只能吃一个,并且在饭后30分钟才能吃。第一天,儿子来来回回看了无数次钟,还说钟坏了,想方设法不等这30分钟。但我坚持必须过了30分钟才让吃。几天下来,儿子跑得次数少了,他知道跑也没用,爸爸是不会让步的。慢慢地,他就很坦  然地等到30分钟才吃。虽然只是30分钟的坚持,但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个家庭都应该制定自己的家规。这里既包括了对长辈的尊重,属于德商的范畴;也包含着对规则的遵守,对自我欲望的控制,属于情商的范畴。
       父母把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财富、地位全部交给孩子,孩子终身都不一定会幸福。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总而言之,培养孩子的德商和情商,哪怕孩子的智商低一点,孩子也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