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 向儿童学习

[复制链接] 0
回复
1655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8-27 15:0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向儿童学习


      陶行知曾说过:“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救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意思是教师要先理解儿童,向儿童学习后才能教育儿童,发挥儿童的创造力。笔者对“向儿童学习”内涵的理解是:教师真诚地听取幼儿的想法,理解幼儿的行为,发现幼儿的创造力和特别之处,如纯真、善良等。它的意义是教师放下姿态,向儿童学习,可以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倾听儿童的心声,可以增进对儿童心理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教师发现儿童的宝贵品质,会更加热爱和欣赏儿童,提升职业幸福感;教师将儿童作为课程的重要来源,可以构建更富有生机和有意义的课程等等。
      创设接纳、平等和支持的心理氛围
      《指南》社会领域中提到,“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只有使幼儿感到接纳、平等和支持,才能发展良好的自信和自尊,才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展现自我的真实,从而才能让教师真正理解儿童,发现儿童身上的闪光点,向儿童学习。因此,创设平等、接纳和支持的心理氛围,是向儿童学习的前提。平等、接纳和支持意味着教师要放下身段,与幼儿平等地交流,接纳幼儿的感受和表达方式,支持幼儿的想法。
      案例1  老师不要这样讲故事
      以前给小班幼儿讲故事时,通常我会“手舞足蹈”,配合很多动作和夸张的表情。有一次给大班幼儿讲故事,我也是“手舞足蹈”,满以为他们也会喜欢。不料竟有幼儿向我提意见说:“老师,不要这样讲故事,不要乱动。”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我顿时觉得颜面全无,不免有些生气,觉得这个孩子是故意捣乱,不想认真听,就批评了他。但后来我发现,有些幼儿的确是明显不喜欢这种讲故事的方式,看来主要是自己的原因。于是我又询问了其他幼儿,他们也说不喜欢老师做多余的动作。虽然我的心里有些失落,但仔细想想,这是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更专注的倾听能力。其实教师上课上得怎么样,儿童最有发言权。教师应该向儿童学习,虚心接受儿童的意见,了解儿童的心理,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保教质量。
      惊奇儿童的惊奇
      不同于成人对周围世界的麻木,儿童经常会对新的事物、新的发现或新的体验感到惊奇和好奇。环境中的变化,如草长莺飞、风雨雷电、四季交替、室内陈设的变化,或者一些在成人看来司空见惯甚至不屑一顾的事物,如蚂蚁、小草等等都会引发儿童的惊奇,促使他们提出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并产生探索的兴趣。教师应该向儿童学习,好奇儿童的好奇、惊奇儿童的惊奇。教师的惊奇意味着对儿童的尊重和接纳,同时也意味着找到了课程的重要来源,使儿童的惊奇延伸出更多的教育意义。《纲要》中提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惊奇了儿童的惊奇,就可以有意识地组织相关的教育活动或者与此相关的活动方案。长此以往,教师就会像孩子一样对周围世界感到惊奇,具备了一颗童心,从而与儿童相互影响,相互感染,共同成长。
      案例2  蜻蜒低飞要下雨
      在户外散步时,个别幼儿突然有了惊奇的发现,“快来看呀,好多蜻蜓呀!”这时,许多孩子都抬头看着天上的蜻蜒,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哎呀,天上好多蜻蜒飞来飞去呢。”我这才发现,今天的蜻蜓果然比往日要多得多,也故作兴奋地说,“哇,今天好多蜻蜒来看我们啦!”想到“蜻蜓低飞要下雨”的天气谚语,我抓住孩子们惊奇的时机,与他们一起讨论“蜻蜓为什么会这么多?”以此引导幼儿注意天气变化与蜻蜒低飞的联系。还可以通过讲相关的故事,查阅资料,与孩子一起探讨这个现象的原因。教师对儿童的积极反馈,可以进一步激发儿童的探索兴趣,保护和培养儿童善于发现的品质。同时,教师在惊奇儿童的惊奇时,也是向儿童学习,一起探索未知现象,共同成长的过程。
      发现儿童的宝贵品质
      儿童还未受到世俗观念的影响以及社会大染缸的洗礼,他们心灵纯净,率真善良,充满想象力。当代作家及漫画家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作家贾平凹也曾“拜儿童(朋友的儿子孙涵泊)为师”,他认为孙涵泊,不管形势,不瞧脸色,不斟字酌句,不拐弯抹角,直奔事物根本,应该做他的老师。所有这些都是儿童的特别之处,而儿童的特别之处往往是我们成人所缺失的宝贵品质。英国作家戈尔丁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是真正的沉沦。”作为教师,能够与一群天使们在一起生活学习,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同时儿童的一些宝贵品质,如真诚、善良等,能够给予我们正能量,帮助我们正视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
      案例3 他还小呢(学前全纳教育)
      我们中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涵涵,从不与人交流,也不去理解别人以及表达自己的想法,整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四处乱逛,自言自语,喜欢听音乐和跳舞。如果在成人或年龄稍大孩子的世界里有这么一个人,大家会觉得他有问题,对他横眉冷对,极其排斥。但孩子们比我们看待问题更单纯和简单,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没有“特殊儿童”的概念。我告诉孩子们,涵涵以前没上过幼儿园,所以不懂幼儿园的生活,以后你们要帮助他,和他一起做游戏。孩子们非常善良,他们说“涵涵还小,所以不懂(涵涵个头比较矮,年龄也比他们小)。”上课时孩子们会帮助涵涵坐到座位上,下楼梯时会帮忙牵着涵涵,玩滑滑梯时看到涵涵会和他主动打招呼。虽然涵涵不会去理他们,但从孩子们的身上,我看不到半点排斥和欺负。他们只是认为他还小,就像一个小弟弟一样,和他平等相处,这让我很感动。
    “学前全纳教育”是指让有残疾(身体或心理障碍)的儿童在限制最小的环境里与正常儿童一起生活、游戏和学习。国内外学前全纳教育的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对于“残疾”的偏见尚未完全建立,他们更容易接受和尊重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对有缺陷的儿童的全纳教育能使他们在将来更容易被同年龄的普通人接受,更可能在普通的环境中获得成功。孩子们心灵纯净、善良,他们不带“有色眼镜”看人,我们应该向儿童学习,做到“有教无类”。
      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儿童天生就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的思想无拘无束,充满灵性。与儿童在一起,我们常常感叹于他们的创造力。如儿童说墙上的鱼太单调了,应该多几个伙伴,于是他们就画出不同的鱼来。在画朋友时,“千奇百怪”,独具特色,单个看也许很奇怪,但所有的画放在一起就像竞相绽放的五颜六色的美丽光环。玩建构游戏时,他们也是花样百变,不时翻新。我们成人常常被思维定势所影响,为了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我们要向儿童学习。为此,我们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激发儿童创造力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都应努力创设接纳、开放和支持的心理氛围;在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中,要注意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纲要》艺术领域里提到,“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指南》语言领域中提到,“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编故事,并为自编的故事配上图画,制成图画书”。
      此外,在体育活动中,要鼓励幼儿变换多种玩法,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游戏时,重视幼儿的自主游戏,引导幼儿自己提出主题并构思游戏情节、组织游戏等,教师可以以游戏伙伴的身份进行隐蔽的指导。
      在社会领域中,教师可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冲突,把问题抛给幼儿,引导幼儿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激发创造力的过程。例如,幼儿之间经常因为争抢玩具而引起冲突,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他们很少考虑到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又因为情绪的冲动性,如果碰到自己很喜欢的,往往会用“打架”、强行争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如果教师马上制止并帮助幼儿仲裁,虽然可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但毕竟不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冲突协调的方法,即客观地帮助幼儿分析遇到的问题,引导幼儿考虑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并将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思考如何解决,这也是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4 他抢走了我的听诊器
      一次,乐乐哭着向老师告状说:“瑾瑾抢走了我的听诊器。”而瑾瑾说:“是我先玩的,我只是放下来去找其他的东西,是她抢我的听诊器,我要拿回来。”教师此时要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不要急于帮助幼儿定夺,也不要责备其中任何一个幼儿,或让幼儿陷入无休止的争吵中。相反,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到对方的观点和感受,平和且客观地问:“乐乐,你认为瑾瑾现在是什么心情?”乐乐有些吃惊,说:“但这是他的错,是他拿走我的玩具。”教师平静地回应并再次强调问题:“我知道了,你已经告诉我了,你再看看瑾瑾,你认为他现在是什么心情?看看他的脸。”
      当乐乐最终回答出“瑾瑾看上去很愤怒”后,教师再询问瑾瑾,他认为乐乐现在是什么心情。瑾瑾最初也会想要指责乐乐,教师再引导瑾瑾关注乐乐的感受。当幼儿没有受到老师的指责和惩罚时,他才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方的感受上,从而能更平静地解决问题。然后教师说:“我们现在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都想玩这个玩具,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让心情变好。除了轮流玩,谁还有别的想法?”乐乐提出可以一起来玩,一个人扮演医生,一个人扮演病人,瑾瑾也欣然接受。事实上,幼儿有时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老师还具有创造性,如使用计时器、排队玩、给对方二-个拥抱、安排游戏角色等。当然,教师不用强求幼儿一定要接受和讨论他人的感受,毕竟不是所有的幼儿都能在冲突时体会和接受他人的感受,但教师的询问会使幼儿多多少少开始有一点注意到对方的感受和想法,也培养了幼儿的移情能力。
      儿童富有好奇、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儿童拥有纯净的眼睛和善良的心灵。儿童与教师的关系不仅仅是儿童向教师学习的单方面关系,儿童身上也有值得成人学习的内容。儿童与成人之间应该是互相对话、相互促进的关系。向儿童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进步,并伴随着惊喜、惊奇的过程,我们要抱着虔诚的心去发现儿童、欣赏儿童、理解儿童,与儿童共同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