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要赶,等他一下下
排在常常的队伍中,好不容易快轮到了,孩子突然冒出一句:“我想上厕所。” 大人不死心的确认:“快尿出来了吗?” 孩子确信的点点头。 这时只好先去厕所,回来后重新排队。终于搭乘了好玩的游乐器材,孩子却意犹未尽,不肯下来,哭着要再重坐一次。耐心快被磨光的大人抱起孩子安抚了好一阵子后,孩子坚持要大人抱着他走,体力、心力都快用尽的大人,隐忍的情感似乎即将爆发… 这应该是很多家长曾有的经验:兴冲冲的外出,结果像被打败似的回家。
幼儿的生理发展,随着四肢及神经系统间的协调性越来越好,小肌肉的控制能力提升、睡眠时间减少,能做的事变多了。在心理发展上,心理学家艾瑞克森认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有渴望尝试新事物的动机,想做的事也多了,此时带幼儿外出的确是个好时机。
亲子出游不再败兴而归 看着孩子渐渐长大,能胜任更多事物,家长的确满心欢喜。但是带幼儿外出时,他们的活动范围绕着家长转,且刚学会控制大小便,正在学习掌控身体,要用全身的感官接受源源不绝的新奇刺激;要摆平想尝试每件事物的欲望,对幼儿是一大挑战,对家长也是。家长若能调整心态,做好下列准备,即可渐渐的享受带幼儿出游的乐趣
•让孩子渐进学习 三岁前,幼儿一切发展尚未成熟,完全是以父母为中心而进行活动。这时可从临近公园、幼儿园开始,带着孩子渐渐熟悉、观察外界,让他自己找到一些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及规律,如:游乐器材怎样使用、然多要排队…将有助于他发展社会化能力。
•情景转换预先告知 有哪些变化是孩子可能会介意的,可先让他做好心理准备。如:明天要坐车去玩且过夜,孩子希望带哪些小玩具陪着他呢?
•准备时间拉长 在此阶段孩子会想自己动手操作生活上的事物,借此得到胜任感与独立感。所以家长需要预想任何事情的准备一定会拖延些时间,包括穿衣服、穿鞋子、吃饭…事先拉长预备时间。否则,若为了赶时间而催促,避讳造成亲子间的不愉快;见家长直接操作,也会影响孩子的责任感及独立性。
•等待时间的安排 外出遇到排队的几率很大,甚至有时孩子会无聊,不知道要做什么。这时若能跟孩子晚些小游戏,如:猜拳、亲子按摩;或事先帮孩子准备收纳方便、可独立完成的小玩具,借此帮助孩子学习等待的能力。
•孩子情绪的接招与安定 遇到累了、想继续玩、不想回家、事情跟他想的不一样…等情况,孩子会用最原始的方式表现他的情感,发脾气、大哭是难免的的。父母这是若能说出孩子的情绪:“你很想继续玩,不想离开,妈妈知道。但接下来要轮到其他人了。”并找个安静处,陪他哭一会活生气一下,孩子自然能够平复下来并接受事实。父母一定要在心中告诉自己:孩子正在学习面对这些挫折,需要时间;况且丢脸是一时的,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急不来。
•接受孩子的学习速度 有位爸爸曾经分享,他带四岁的儿子到游乐场玩,发现孩子用钦羡的表情看着大哥哥们坐滑水道。他力邀儿子尝试,儿子有些勉强的去玩,但自此以后就畏惧下水。爸爸猜测是不喜欢那次的经验,让孩子觉得下水是一片黑暗、一直下沉的感觉,如果没有大人在是危险的。 的确,有时候家长会觉得到了现场没试很遗憾,力邀孩子尝试;但孩子的心力尚未准备周全,可能反而无法享受。其实,孩子的声明历程很久,有很多机会尝试,这次带着不足离开,或许下次就是他挑战的最佳时机。
•情感的关心 有时候难免会遇到无法避免的事,大人如果能在事后关心一下孩子的心情,试着语言化孩子的情感,他会因为被大人理解,心情较为安定。 曾有个孩子只要搭公交,就开始刷脸,之后妈妈才知道原来孩子首次搭公交的经验很不好。那次正直下班时间,五岁的他被大人挤得快喘不过气,且很担心跟妈妈走散,所以搭公交对他来说是个快被压扁、害怕被遗弃的经验。由于孩子的心情被理解了,妈妈也邀他在下次人少的时候坐一次看,孩子之后对公交的想法就改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