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神奇疯狂”的4岁

[复制链接] 0
回复
1330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9-11 10:2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资源共享:“神奇疯狂”的4岁


    有位妈妈跟我说,最近觉得儿子很奇怪。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孩子春节过后还差2个月4周岁,上学期上小班,因为大多数孩子年龄都2岁半左右,所以开学后转到中班。上学期期末妈妈跟孩子说过几次,告诉他因为他年龄大,所以要到一样大的小朋友的班上。妈妈带他到新班参观,孩子说教室很漂亮,当时也没有什么不高兴的表现。
    现在转中班一个多星期,孩子还没结识固定的新朋友,在班上表现得比较文静。在家里和小朋友玩得很疯,不像以前那样爱说班上的事。但最近很奇怪,觉得拿他没辙。
    比如上幼儿园晚了,妈妈说要迟到啦,儿子说迟到没关系;在幼儿园吃饭慢要老师喂,妈妈说吃饭快的小朋友很棒,还可以帮老师做事。孩子说他的能量不够,所以吃饭总是很慢。帮老师做事的小朋友才不棒呢……
    现在有时候会突然给妈妈讲小班的事情。这两天早上非要妈妈煮鸡蛋给他吃.妈妈问为什么,他说他以前小班的小朋友就带鸡蛋到幼儿园吃。
    这孩子到底怎么了?是转班造成的吗?该怎么教育呢?
    环境发生了一些改变,孩子在适应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但只要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就会很容易应对这些问题,掌握好教养的尺度和技巧。
    4岁孩子的适应能力
    首先,母亲很细致地考虑到孩子适应的问题。在换班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几次跟孩子提起换班的事情,还带着孩子去实地参观将要进入的班级,为孩子做足了换班的心理准备。
    其次,从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儿童要在幼儿园生活中获得一定的适应能力。3岁儿童入园一年间,要在帮助下能够较快地适应集体生活;中班4~5岁儿童,能够较快地适应人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比如换了新老师能够较快适应;大班5~6岁儿童,能够较快地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如换了新的幼儿园或班级能较快适应。
    而孩子尚未满4周岁,基本属于中班前期阶段。此时孩子出现一些小小的不适应,或是有些超出我们的想象,是很正常的。毕竟,孩子的适应生活不会像任何电视剧脚本那样按部就班地发展下去,会有很多突发状况发生。但要相信一点,孩子的适应有很大的弹性,他们的心智发展使得他们将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身边的一切。
    最后,提高孩子适应新环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认识自己生活的连续性。即不要因为孩子进入新环境,就迫不及待地希望孩子完全忘记以前的环境,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班级中,很多时候孩子对以前生活的念叨和重复,是在对过去生活的回顾,而回忆本身已经说明孩子在进行忘记,新的生活正在促使他形成新的记忆。回忆过往有助于孩子应用以往的适应经验来应对新的环境。
    “神奇疯狂”的4岁
    4岁的孩子,相对于相邻的3岁和5岁来说,思维发展速度要更快一些,所以被有的心理学家称为“疯狂的4岁”或是“神奇的4岁”。神奇是指他们此时的发展突飞猛进,前所未有。4岁的孩子正在发展着“心理理论”,他们能够理解别人的心理状态,并且依据这种理解对别人的行为加以推测,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但年龄尚小或是没有获得这种能力之前,孩子就很难表现出适宜的社交行为。比如孩子收到自己不想要的礼物时,不会体谅对方的感受,很多时候会撅着嘴来拒绝玩具,表达自己的不满意,更难于表达谢意。
    疯狂是指他们的想法像火山一样喷发,不可抵挡,想法来得快也去得快,而且数量多到惊人,想法“怪异”和“不寻常”也超乎想象,令很多成人费解。他们还会生出很多自己的逻辑和解释,自圆其说。因此,在与4岁的孩子进行交流时,成人会更多感到突如其来和应接不暇。
    总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表现出更多自己的逻辑和想法,但又不像5岁时能够接受和遵守一些道德和规则,所以表现出主动性很强,想法多,层出不穷,有时他们甚至没有精力和能力接受他人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的大脑太活跃了,无暇顾及他人,只会沉浸和满足于自己幻想当中,但又非常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关注亲子沟通的双向性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有时会觉得孩子有些小逆反,经常不按照我们劝导他们的思路进行思考。如,你说晚了会迟到,他会说迟到没有关系。于是家长觉得很挫败,因为自己的话语完全失效,但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也没什么不对的,是否迟到对家长来说很重要,但对孩子来说,他们未必在乎,他们只是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想法而已。
    亲子沟通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沟通的双向性。双向的沟通才有效。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任何一方发起讨论,彼此都要认真倾听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
    在与孩子沟通中,父母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们的情绪。父母最好的做法不是滔滔不绝地对着孩子说,试图让孩子接纳和认可自己想法,而是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他们尚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意思,沿着他们的思路想问题,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父母过度关注自己的诉说,忽视孩子的表达,或者当孩子对自己的话题和逻辑没有兴趣时依然希望孩子洗耳恭听,只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哕嗦,沟通很乏味,长此以往终将导致亲子关系的不和谐。
    调整教养的焦虑心态
    大多数父母是第一次带养孩子,不免有些紧张和焦虑。孩子稍有一些超乎自己意料的情况出现,便会担心,唯恐自己哪些教养行为不恰当,延误或是影响了孩子的发展。为人父母的这种爱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确实不要因为孩子的到来,成了自己额外的重担。孩子确实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烦恼和挑战,有时父母甚至会质疑:为什么要有孩子呢?其实,教养孩子,是我们做父母的再次成长的好机会。
    有了孩子,我们会再次投入好玩的游戏;我们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是唯一正确的;我们会变得更加宽容和有耐心;我们更善于应对层出不穷的突发状况,我们会变得更加从容和镇定;我们会变得更加有智慧,因为我们要时刻跟孩子互动交流,“斗智斗勇”。因此,父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未知,要持坦然的态度,不要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因为过于焦虑不仅不利于我们给孩子提供高品质的教养,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到我们自身,乃至整个家庭的相处氛围,使整个家庭因为孩子的教养问题陷入恶性循环。
    世界上根本没有最完美的教养,只有最适合最默契的教养。不同父母给予孩子的教养和引导,是不能复制和重复的。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也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教养之路。教养从根本上说,是与孩子的相处,相处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场需要一辈子享受和体验的艺术盛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