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幼教话题] 绵阳一群家长自办幼儿园“玩”三年 小学何去何从?

[复制链接] 0
回复
1420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12-2 13:5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绵阳一群家长自办幼儿园“玩”三年 小学何去何从?
2013年12月2日   来源:四川日报

  绵阳一群家长自办幼儿园之后
  挑战应试教育,让孩子们“玩”着长大

  在绵阳游仙区老龙山上,有这样一个幼儿园:孩子们不用学习算术、拼音、认字、画画……他们只需要尽情地玩耍。
  2010年9月,一群家长怀着冲破应试教育藩篱的热望,发起了带着“育儿合作社”性质的绵阳众生书院幼儿园。时隔3年多后,当初入园的小朋友马上到了入学年龄。11月24日,家长们再次聚首,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何去何从:是让孩子继续“玩”下去,还是回归传统教育?

  A 理想的探索—— 建“众生书院”让孩子学会玩

  老龙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众生书院”的木牌后面,一座用竹子围成的小院里,几块菜地簇拥着几间民房。
  记者到来时,几个小孩正在“做饭”。他们跪在地上,有的“淘米”,有的“切菜”,忙得不亦乐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会主动照顾年龄小的孩子。站在栅栏外,看着玩得正高兴的女儿,范富顺的心情却有些惆怅。“娃娃马上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是让她继续这样‘玩’下去,还是回归传统教育?”

  范富顺是众生书院的创办者之一。2010年初,两岁的女儿要上幼儿园了,范富顺跑遍了绵阳,希望能找到一所能让女儿快乐“玩”下去的幼儿园。然而,现实令他十分失望。“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范富顺认为,幼儿是孩子个性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各方面是发展的、充满潜能和希望,而传统应试教育片面的追求成绩和标准答案。

  2010年9月,范富顺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家长一起,发起了“众生书院”幼儿园。他们在老龙山上租用民房,聘请了两位受过培训的专职老师,幼儿园的所有开支由家长们共同分担。

  书院现在有12个孩子。开展各种活动,老师只负责提供材料,其余都靠孩子的想像力去完成。在范富顺看来,这种方式能够让孩子们的想像力、好奇心和创造力被充分激发。

  感受到孩子变化的不止范富顺。家住绵阳高新区的高燕,一连三年每天穿梭于绵阳城东和城西之间接送孩子,但孩子的变化让她感到乐此不疲:“孩子充满了探索求知欲,会主动提问质疑,并主动提出解决办法。”

  B 现实的困惑—— “玩”惯了的孩子何去何从?

  当时,家长们也向教育主管部门申请过办学资质,但因硬件不达标,幼儿园无法“转正”。但教育主管部门对这种探索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然而,3年时间一晃而过,大部分孩子已到上小学的年龄。众生书院只有幼儿园,是让孩子继续“玩”下去,还是回归传统教育,这成为家长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孩子“耍”了三年,回归传统学校,能否适应?

  此前,绵阳一所学校的老师把孩子送到这里“玩”了两年。但在孩子5岁时,她还是把孩子送进了学前班。“她害怕孩子进入小学后掉队。”

  11月24日,10多位孩子的家长再次聚首,探讨孩子的教育何去何从。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要不要筹备一所众生书院式的小学?

  但现实让家长们感到无奈。绵阳市教体局政策法规科工作人员介绍,创办一所民办小学,须参照公办小学标准,具备场地、教师等相关设施设备条件,经过审批之后,学生才能取得学籍。现实的情况是,学校的选址、资金、教师等还仅仅停留在纸上。范富顺做了初步估计,创办一所小学,首期启动资金在20万左右。

  也有家长提出:“能否与其他学校合作成立实验班,按我们的课程体系教学?”“冲破传统应试教育无疑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心理学教授王小林认为,众生书院式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但“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办了幼儿园、小学,就应该有相应条件的中学、大学。以个体的力量要完成这个宏大的计划,难度太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