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幼教话题] “黑幼儿园”频现 根源何在

[复制链接] 0
回复
1612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4-25 21:3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黑幼儿园”频现 根源何在

2014-04-25  来源:新华网


    隐藏在居民小区、商住楼、城中村……有一些家庭式、作坊式的“地下幼儿园”,他们或以托管的名义,或以早教班、兴趣班的延伸服务存在,游走在监管的灰色地带。为何明知是“黑园”,家长还要把孩子往里送?“黑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黑园”为何越办越火,屡禁不止?

    近年来,设施简陋、资质缺乏的“黑幼儿园”备受社会关注与诟病。透过全职妈租三居室就能开办“幼儿园”的案例,人们可以窥测出时下幼教市场乱象丛生的现实困境。值得追问的是,明知是“黑园”,家长为什么还要把孩子往里送?究竟是由于政府部门的监管缺失导致,还是缘于幼教资源短缺的市场因素使然,值得反思与探究。

    应该说,“黑园”火爆的确反证出政府对幼教市场的监管缺位。比如对幼儿教育的定位不明确。由于作坊式幼儿园往往以“托管”的名义,或以“早教班”、“兴趣班”的称谓面世,让其性质归属成为游走于“办学机构”与“家政服务”之间的模糊地带,直接导致教育部门与工商部门的“两不管”现象;二是对学前教育的立法滞后。尽管学前教育同属《教育法》规定的四个独立学制阶段,但相对于已出台的《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类别性教育法规而言,唯有学前教育尚无独立的专门的法律来规范。“无法可依”的幼教难免会陷入监管不力的尴尬。


    其实,“黑园”的存在与火爆,更多的是迎合了人们的生活需要。透过家长“明知是'黑园'、还要送孩子”的无奈选择,人们更会感受到幼教资源短缺的现实困境。正所谓“适者生存”,“物以稀为贵”。尽管大多家庭式“幼儿园”不无交通、饮食、消防等方面的安全隐患,但其距离近、价格低、无门槛等方面的办园“优势”,仍对许多工作忙、收入低、孩子无人管的工薪阶层家长,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具有吸引力。正是由于公办幼儿园的资源短缺和对孩子入园在户籍、年龄等方面的种种限制,以及人们对豪华民办幼儿园高收费的不堪重负,让许多家长不得不“屈就”于作坊式幼儿园。

    破解“黑园”频现怪象,不能仅限于打击与取缔的“围堵”手段,更需从开源疏浚、扩大供给、规范引导等多层次管理的角度思考问题。包括加大政府对公立幼儿园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幼教管理制定出专门的法律规范,动员社会力量兴办更多有资质、符合标准要求的私立幼儿园,给“低档类”、“普惠性”的民办幼儿园以财政资助、业务指导和升级改造等。只有彻底改变幼教资源短缺的现状,让民众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政府的规范性管理才会真正“接地气”和有意义,“黑幼儿园”也才会从根本上失却招徕噱头和生存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