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 让孩子爱上手工的家庭课程:泥材DIY

[复制链接] 0
回复
918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6-3 09:4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孩子爱上手工的家庭课程:泥材DIY


       孩子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就是捏泥巴。可以给孩子体验的泥塑材料有很多:超轻土、彩泥、油泥、面泥、软陶、陶土、珍珠泥、石头泥等等,只要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手法,巧妙地采用家中现成的加工条件,都会变成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佳作。

       一、泥球球——堆积

       初学泥造型可以先学搓泥球。大的泥球放在孩子手心里两只手一起搓,可以起到按摩小手的作用;小的泥球让孩子用单手手指搓,两手一边搓一个,可以训练孩子双手的协调能力。材质上可首选超轻土,它柔软轻盈、颜色艳丽,自然风干后不会裂开,不污染桌面,配上珍珠泥和生活中的废旧小物件可以做出很多造型。用超轻土造型要注意保持彩泥的湿度,制作时最好用保鲜膜盖上或者用小喷壶及时喷水。

       1.揉一揉,调一调。

       揉彩泥是一个让孩子学习调色的绝佳机会,不同颜色的两个小球一起揉,看着颜色慢慢在手心里发生变化,好玩又好记。从三原色两两调和变成间色的练习,到单色中不断加白或加黑产生的明度变化,有一种变魔术的感觉。

       2.搓一搓,变一变。

       以泥球为基础我们可变出更多的形状,如锥形、水滴形、长条形、椭圆形等。如需要一头大一头小的条形时,手成打开状,前后搓,这样手部合拢的地方搓出来的是小球,打开的地方是大球;有凹陷的部分,可以用手指或者彩泥工具按压得到外形;另外还可以拉长、压扁等,以达到更准确的塑形效果。
       给电脑前的爸爸、妈妈送去一些绿色植物吧,搜集一些废旧的盖子就可以开始创作了。看到芦荟叶子上的小露珠了吗?那是水钻变的哦(《植物组合》)!

       3.堆一堆,串一串。

       学习了调色,我们可以尝试泥球的组合,牙签、火柴、细铁丝、毛根、吸管等较硬的线材都可以用来支撑和连接,做出更多的造型。
       作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的形象常常出现在很多美术作品中,我们用彩泥来表现它吧!这个练习考验了孩子对多个事物的大小对比,在连接物的穿插位置选择上也着实费了一番功夫。考虑到作品的稳定性,我们要先备好泥球,待泥球半干后用牙签串连堆积,以防泥球的外表被手指捏变形。

        二、泥条条——盘绕

       泥球的组合练习熟练后,可以开始学搓泥条了。泥条盘筑是制陶技法之一,国外常常将泥条盘筑和手捏成型通称为“手筑”,指不借助任何工具纯粹用手制作。我们可以选择软陶,软陶不烘烤是不会自然干的,所以刚学的孩子不用担心手里的泥会干掉,可以慢慢地做。天冷时软陶较硬,我们可以包在塑料袋里放在温水中加热软化,泥条会越搓越软。

       1.卷一卷,盘一盘。

       在盘泥条时,短而细的泥条摆在桌上,手指从一端推向另外一端就可以卷起来了。长而粗的泥条可以加高,甚至完成整件作品。

       2.拼一拼,切一切。

       把不同粗细和色彩的条形软陶并列组合、搓紧,可拼成美丽的图案,用小刀切成段,可以加工成陶珠或者陶片。喜欢扮家家的女孩子可能更喜欢这个练习。

       3.扭一扭,拉一拉。

       多色泥条并列,扭一扭形成花纹,可以直接盘起来做造型,也可以和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超轻土和软陶的延展性都不错,可以做成很细致的泥条。软陶作品完成后需用烤箱烘干,可以长期保存,超轻土自然风干就好。

       三、泥片片——包裹

       欣赏了美国包裹艺术家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的包裹艺术,我们为艺术家大胆的设想而震撼。仔细找找,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包裹艺术哦。

       1.包一包,推一推。

       先将泥团压成饼,然后用滚筒压薄,选择合适的被包裹物,从中间开始往四周一点点衔接,边压边推。将物品外部全部包裹后,我们就可以装饰了。这时候,彩泥扮演着画笔的角色,我们用泥条条、泥点点、泥片片去组合画面。孩子在创作时要特别注意,立体的作品要照顾到各面的观赏效果,一面做好后不要轻易将作品放倒,以免不小心压扁了原来立体的装饰面。

       2.压一压,刻一刻。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我们都可以缩小到彩泥作品中。为了增加实物的真实效果,可以通过毛巾、沙滩玩具、刻刀做一些压印,这样可以得到用小手指无法表现的肌理效果。

       3.减一减,添一添。

       泥造型不受题材限制,在人物造型上也可以做很多尝试。我们可选一些特征突出的人物面部形象进行刻画,如:小丑、洋娃娃、卓别林、土著等。先贴上一大块泥片做脸,然后用泥球和泥条添加五官。孩子刚接触人物会觉得难,可先让他们确定脸部的中心点——鼻子的位置,再以此为参照添加其他的五官,难度就降低了很多。

       四、泥团团——捏制

       孩子学习彩泥的过程“可教可不教”,教的时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和工具,和他们一起玩;不教的时候给孩子一本彩泥教程和一些实物自己观察、摸索,慢慢地,看过的实物自己也能表现了。

       1.切一切,挖一挖。

       北方人爱吃的面点里有窝窝头,我们用捏窝窝头的方法可以捏制一些碗状的陶艺作品。搓好的泥球放在手心,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按在球心,边按边转。

       2.挤一挤,捏一捏。

       想玩泥巴的时候,随手拿起一团泥,什么泥塑工具都不要就用小手捏一捏、挤一挤,注意每个部位间的比例。这时候你已经学习了很多泥造型的方法,可以综合使用。看出这个《圣诞老人》用了哪些泥塑的方法吗?准备好丝带和彩泥试试吧!

       3.拼一拼,画一画。

       单个作品的泥造型学习后,慢慢增加数量到套组,再到场景的创造。这涉及到对作品题材的选择、整体比例的协调、空间感及色彩搭配。在泥塑练习中,可以尝试在作品完成后自己上色。作品未干时上色可以表现晕染的效果,干后上色可增加花纹和细节。还可以在做好的作品表面裹一层珍珠泥增加毛绒物品的真实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