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互动] 透过亲子游戏看家长教养意识

[复制链接] 0
回复
902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6-25 12:0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透过亲子游戏看家长教养意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俗话说“一岁看大,三岁看老”,正说明了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性格、道德品质、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孩子的品行有着极强的可塑性。他们最初的情感、社会行为是在父母教养方式中产生的,最初的生活目标、个性品质也是在父母的教养方式中获取和形成的。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和孩子共同游戏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良好教养意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下文列举的一次开放式亲子游戏——“喂小动物”中,透过家长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家长的教养意识。
       孩子游戏规则的建立,离不开家长的引导
       活动中,老师为孩子提供了几个张大嘴巴的动物,以及萝卜、小鱼、毛毛虫等食物的图片,请孩子们用小勺子将这些食品喂给动物吃。孩子们在玩的时候,根据不同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动手能力,可以在要求上有灵活性。如2-3岁的托班孩子,已经对游戏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要求他们用勺子喂。年龄稍小,没有上过托班的孩子,可以允许他们用手将食物放在勺子上再喂给动物吃。这样的游戏,可以满足孩子自己动手的需要,所以每个孩子游戏时都非常专注。但是不同的家长,因为教养意识的不同,在游戏中的表现就不同。有的家长有耐心,非常坚持规则,游戏中一定要让孩子按规则进行,这样的孩子大多能随着家长的指导,非常有耐心地坚持游戏,有的甚至玩了一遍还想玩。有的家长将陪孩子游戏当成了任务,只求结果,不管孩子是否使用了勺子,孩子倒是能很快地把食物喂完,但通常是靠手抓完成的。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手抓完成得比用勺子的小朋友速度快,沾沾自喜。其实这些家长陪孩子玩的过程中把游戏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做事的坚持性、耐心等这些目的削弱了,使用手的孩子在获得表扬的过程中,会渐渐地漠视规则。
       又如在孩子多的时候,想玩的孩子需要有一点等待时间。这时有的家长会引导孩子观察别人怎么喂,先学习再实践;会安慰自己的孩子“等一等,人家玩好了给你玩”。有的家长比孩子还着急,前面的孩子还没离开椅子,他已经帮孩子抢过了游戏材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榜样作用十分有效。孩子游戏规则的建立,与家长的教养态度有相当大的关系,真诚地希望家长能意识到自己言行对孩子所起的榜样作用,从而为孩子树立起正面的榜样。
       孩子是否具有自信心,重在家长的教育
       因为是开放式的亲子游戏,需要更多的教师辅导。全园教师的参与,必然有很多孩子与老师是第一次接触。教师的微笑、亲切的引导能驱除孩子的陌生感,鼓励的语言、游戏的指导能让孩子有安全感。同样,家长的语言对孩子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的家长在孩子游戏时,是个非常有耐心的指导者,还会有很多鼓励的语言:“宝宝真棒!”“宝宝真能干。”“你喂了什么颜色的萝卜?”等等,孩子会更加专注地游戏。有的家长虽然也很有耐心,但是在语言的表达上,无形间拉开了孩子与教师的距离。如“别用手,老师会骂的”,孩子听到这样的话,脸上的微笑立时凝结。有的孩子马上抬头悄悄地瞄一眼老师的脸色。尤其是对于即将入园的孩子,帮助孩子顺利地跨出人生中第一次离开父母的脚步,以积极的心态进入幼儿园,和老师建立信赖的情感,对今后的幼儿园生活将起着积极的作用。如果总是以“老师要骂”的思维进行引导,只会在孩子的心底筑起与老师隔阂的高墙。
       还有的家长喜欢说的是“快点啊,你看人家比你快了。”“哎呀,你怎么这么笨,人家都喂好了。”这样的孩子有的是年龄小,有的也许本来动手能力就相对弱一点。游戏本意是让他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发展动作,建立自信,但是父母这样的教育语言,只能让孩子从小接受着自己不如别人的语言暗示,很难相信这类孩子的自信又怎么能建立。“人生的大树,自信是根。”自信与成功常常是相伴而行的,让每个孩子能自信地展示自己,大胆地表现自己,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希望家长能重视自己的说话方式。
       亲子活动中谁做主,提醒家长把握好角色定位
       在参加亲子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游戏的丰富性,令孩子们目不暇接。如何玩得好,玩得开心,需要家长与孩子作出“如何安排游戏时间与顺序”的选择。有的家长是跟在孩子身后走,耐心地等待着。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一个小女孩在喂小猫吃鱼时,喂了三遍都不想走。爸爸提醒孩子:“小猫吃饱了,走吧。”孩子的回应是:“小猫说,我没吃饱。”女儿再喂一遍,爸爸还是耐心地陪着,还与孩子聊起自己家中养了什么鱼,什么颜色。又喂完一遍时,孩子不等爸爸开口就奶声奶气地说:“我还没有吃饱。”一边模仿着小猫的口气,一边又把小鱼倒回盘子开始了游戏。爸爸继续陪伴着。整个陪伴过程中,爸爸的脸上始终充满微笑,对孩子坚持的游戏规则一点也不含糊。我想这个孩子表现出的自信,应该得益于爸爸教育过程中体现的民主与耐心。
       也有几个家长的表现刚好相反。有的是人多的时候不耐心等待,家长拉着孩子的手,“走吧,这里还要等。”孩子身体被拖走的时候,还眼巴巴地看着,一脸的无奈。有的是孩子玩好后想向南边走,家长偏要拉着向北行。尽管孩子用哭声提出抗议,但是哭声改变不了家长的决心。
       幼儿园提供的亲子游戏,旨在让家长在陪同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游戏,获得快乐,获得个体发展。孩子和家长谁是主角、如何定位,显性的表现就是活动谁作主。
       这里虽然举例的只是一个游戏点发生的事情,但能从孩子与家长的表现中,感受到家长不同的教养理念和教育方式。“0-3岁孩子的教育首先是家长的教育观念。”透过亲子游戏,我发现家长的教养意识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家长的教养意识需要有正确的引导。《纲要》指出的“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提示着幼儿园在培养孩子的同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发挥好父母教养方式的社会功能,探寻适合幼儿的教养方式,只有形成双方合力,才能让孩子能更健康、活泼地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