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是“慢艺术”

[复制链接] 0
回复
1387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10-16 14:2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家庭教育是“慢艺术”



    有这么一个故事:朋友去远方,把他在山中的庭院给我留守。朋友是个勤快人,把院子里的杂草除得干干净净。而我却有些懒,除了偶尔扫一下落叶,那些杂草却不去拔。初春院子里冒出了几簇草,后来长出几株腊兰,据说,一棵腊兰至少值万余元。朋友很吃惊,叹息说:“我几乎毁掉了一种奇花啊,如果我能耐心地等那些杂草长大,看看它们是什么,那么几年前我就能发现腊兰了。”
    这个故事中,很明显地向我们阐述了一个道理,多一些等待与期望,你会惊喜地发现意外的收获。
    需要等待的不仅仅是培育花木,教育也是如此。教育本身是一个慢活、细活,它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淀,需要细心的耕作。遗憾的是,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逐渐让我们大家失去了“慢”的能力,使得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失去了“慢”的能力。
    案例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晚上离园时,有几个孩子的家长来得晚。为了不让孩子焦急难过,我便承担起“妈妈”的角色,和孩子们玩起了《走迷宫》。这是区角“快乐书吧”中的一本受孩子喜爱的书籍,书中有许多益智小游戏。玩的过程中我发现亮亮的思维特别敏锐,思考的迷宫路线不仅快而且多。待他妈妈来时,我便与她交流:“亮亮的小脑袋瓜挺灵活啊!”亮亮妈妈笑道:“张老师,不怕你笑话,我的文化不高,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周末送他去培训班练习。最近在上一个思维训练班。看来他还没白学……”而在一旁的飞飞妈妈也感慨道:“我家飞飞好像画画不行,我看见班里孩子的作品展示,他画得不如别的孩子,我得把他送去学画画……”
   反思
   思考两位家长的话,我也着实发现了当前教育中的一个误区。如今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多一点,会得多一点,将来能够适应社会。因此,“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许多家长的教育信条。在此观念驱动下,孩子们参加的培训班就多了,画画、识字、钢琴、舞蹈……培训一个接一个,没有节假日,没有自由活动时间,周末安排得满满当当。
    策略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人生起点,有不同的遗传基因和生长环境。所以,不同的孩子本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又如何会有“起跑线”上的输赢可言呢?就教育孩子而言,家长首先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与众不同的“起跑线”,在此基础上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培养。比如,如果飞飞妈妈想让孩子学画画,那么首先要考虑飞飞是不是喜欢画画,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比让孩子被动学习更有意义。
    案例二:“爬行的蜗牛”
    同样是晚上离园时间。
    鸿鸿见妈妈来了很开心,一下子扑到了妈妈的怀中。
    妈妈:“宝贝,你今天学了什么呀?告诉妈妈。”
    鸿鸿:“呃……唱歌。”小家伙侧着头想了好长时间。
    妈妈:“那唱的什么呀?快点想一想。”
    鸿鸿:“我忘了……”
    妈妈:“你这孩子,学什么都忘了,你来干什么的?”
    反思
    也许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父母关心的是孩子学了什么重点知识。虽然这种关心是无可厚非的,但他们在问的过程中不注重询问技巧,又不会等待孩子思考、回忆,其结果可能就是孩子不想说,或不知道从何说起。
    有一个《牵着蜗牛去散步》的故事:上帝让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是太慢了,我不断地催促它,吓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仿佛说:“我已经很尽力了!”我又气又急,就去拉它,扯它,甚至踢它。蜗牛受了伤,反而爬得更慢,后来干脆趴在那里不动了。而筋疲力尽的我也只好看着它干瞪眼。无奈之余,我不禁有些奇怪:上帝为什么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呢?又有一天,上帝还派我牵着那只蜗牛去散步。看着它蜷缩的身体、惊恐的眼睛,我不禁起了怜悯之心。我不再催它,逼它,干脆跟在它的身后,任蜗牛慢慢地向前爬。咦,这时候,我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是花园。接着,我听见了虫鸣鸟叫,感到了温暖的微风,还看见了满天的星斗。陶醉之余,无意中向前一看,呀,蜗牛已爬出好远。等我跑步赶上它时,它用一种胜利者的姿态迎接我。未等我开口,它已经带着自信,奋力向前方爬去……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不是也像牵着蜗牛散步呢?
    策略
    如果鸿鸿的妈妈和孩子交流时换一种说法会是怎样的效果呢?
    鸿鸿见妈妈来了很开心,一下子扑到了妈妈的怀中。
    妈妈:“嗯!宝贝,让妈妈看看!(专注地看了孩子一会儿)今天在幼儿园一定玩得很快乐吧。”
    鸿鸿:“……对呀!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搭积木,我们搭了一条又长又宽的马路,还搭了许多的交通工具,让车子在马路上‘呜呜呜呜’地开,可好玩了!”
    妈妈:“那你今天还学了什么本领呀?” (依旧是专注地看,仔细地听。)
    鸿鸿:“我还学唱了一首歌呢,是……”孩子们一定会有说不完的高兴亨。
    其实只是家长换一个方式问,多等一等孩子的反应,就能够引起孩子的说话兴趣。让孩子知道从何而答并且有话可说,讲述的欲望自然就会大大增加。这不仅有助于家长们对孩子一天的学习、活动情况有更多的了解,还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如果孩子在回答的时候附带上他自己的见解,思维会更加活跃。
    所以,家长们,请你们“慢下来”,减少教育的浮躁与功利,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体验生活,不急功近利,等等孩子。当你慢下来,慢下来,再慢下来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就会快起来,快起来,更快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